我是@哄哄 欢迎大家耐心阅读完全文,评论区留言支持!谢谢大家!
事后很久才反应过来被欺负,不是反应迟钝
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被欺负是个人认知不够
恭喜你,你最少已经开始意识到被欺负了,时间可能会滞后,但意识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

认知偏差
对于同一个人、事、物,或者一段经历,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前后出现了不一样的认识。
比如,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外面玩,自己没注意被一个陌生的大人,撞倒在地上,那个大人连忙过来,嘴上一边说着,对不起,手上一边把你,从地上扶起来,顺便在你身上拍了几下,帮你把衣服上沾的灰尘拍掉。
然后又扶着你的身体到处查看,有没有伤到哪里,你当时只觉得都还好,也没有哪里疼,这个陌生人也太热情了吧,弄得自己都怪不好意思的。
嘴里连忙和那个陌生人说道,没关系,我没有哪里受伤,没事。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你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当时觉得有一点不在,感觉那个大人怪怪的,他和你身体接触时,你感到有点别扭,仅此而已。
不同认知
回到家里,你和妈妈说了今天被人撞倒的事情,妈妈听你说完整个过程,很紧张的察看了你的身体,确认没有受到伤害,告诉你,以后不要随便让陌生人接触你的身体。
你不是很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但你也没有问清楚,只是回答道,我知道了,下次会注意的。
到这里,你对这件事的认知,仅限于当时那一瞬间的别扭,和对方过于热情的道歉,完全没有察觉到可能对方有其它意图。
你妈妈很显然已经发现了深层的问题,于是察看你的身体,并叮嘱你今后不要随便让陌生人接触身体,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
这就是对待同一件事,每个人的不同认知。

认知提升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教人怎么教都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教会了。
对于自我的认知提升除了父母的教导,学习知识的积累,他人的示范,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发生的一件件与自己相关联的事情。
你小时候经历过被陌生人触摸身体,妈妈当时告诉你,今后要注意保护自己,你并没有完全记住,因为你没有感觉到危险。
但是,你长大了,看过,听过一些骚扰事件的报道,回想当年的那件事,你觉得你被欺负了,同时,你也认识并记住了,不会再让相同的事情发生。
这就是认知提升,虽然现在才察觉,意识到自己被欺负了,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这不是反应迟钝,是自己当时对于自我保护的认知不够,现在反应过来,今后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循序渐进
其实很多时候被欺负了,都要等很久才反应过来,基本上都是当时你并不是很确定,自己被欺负了,甚至有的时候根本没有一点察觉。
等到自己认知提高了,才有被欺负的意识,这恰恰表明你还年轻,涉世未深,种种经历不管有利,还是不利于你,都只有等到认知跟上的时候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将会越来越容易分辨,及时发生的事情或面对的人,是不是会对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是造成伤害。

保持平和
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人的本能,与人交往时,心态要平和,要对他人保留一定的防犯心理,但是主动去伤害他人的行为最好不要有。
人的认知大多从利己的角度开始提升,需要注意掌握利己的度。
如果过于从自身出发,往往会过于自私自利,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将会令自己出现过于片面的局限性。
保持为人处事的平常心很重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自己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观察,发展运行规律,创造最合适的条件和局面。
总结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经历的过程
认知的提升同样需要经历和体验
基于自我的保护意识注意掌握度
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清晰察觉
以上
我是@哄哄一个专注,情感生活,心理学以及美食和旅游的知友,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