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国体育记者和ESPN体育记者在一起交流:
美国记者说,“我们国家的NBA作为顶级联赛,实在太透明了,我现在就可以踢开肖华办公室的门,拍着桌子,指着他的光头说:‘NBA这个赛季奖项评得真是一坨屎!’”
中国记者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现在也可以跑去226的办公室,拍着桌子,指着他鼻子说:‘NBA这个赛季奖项评得真是一坨屎!’”
现实可比笑话更加魔幻。
说几个事情,谈几个问题:
第一件事是三年前,因为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人选的项目在互联网和媒体圈中引发了热议,圈内人对此提出了各种质疑。
于是篮协在2021年7月2号(周五)下午5点33的时候发函,要求各相关单位有意见在4号(周日)前以书面形式(加盖公章)提交反馈。很多人甚至可能下班了没有看见你的函,周六一天怎么在单位请示领导、走流程盖公章以及投递呢?
咱也不敢问,咱也不知道。

相当于领导周五下午走之前,在一半人不在的办公室喊了一句“这个月各位工资没了啊,有意见的所有人,周六下午前书面按手印放我办公室桌子上啊,哦,办公室钥匙在我这里,周末过来拿啊”。
“公示”有意义吗?这种形式主义能为中国篮球贡献个啥?
第二件事是,前年因为女篮成绩一片大好,备受刺激的CBA联赛推行了“高质量的不宣判”,前期让各路球员接受不了裁判一刀切的尺度,随后CBA出现了威胁媒体,不能在转播当中对裁判尺度的问题进行评价,即:
“无论裁判的判罚是好与坏或是正确与否,一律不准在解说和评论当中对裁判的判罚和水平高低做出评价。”

相当于你去饭馆吃饭,和店家说了一句,菜好咸啊!后厨直接走出来一个厨子把你按在地上打,边打边说“劳资让你咸!”
这种联赛,到底该让人怎么评价?联赛裁判的业务水平到底该怎么提升?怎么保证球员得到公正的判罚?
第三件事是,根据微博上狂言狗的说法,在CBA的奖项评选中仍然存在胡乱投票的情况,比如杨瀚森在断层领先的情况下,仍然有某位记者故意把杨瀚森投出前三(别跟我扯奥尼尔的MVP,人家NBA让媒体评价)

随后的杨毅播客就爆出,CBA对于各路媒体人的评价赛季奖项出现了恐吓的行为。
那么请问这样的联赛,媒体到底该不该关注?球迷到底应不应该考虑公平性?连奖项都没办法保证透明公开的联赛,我怎么去相信赛事的公开透明?
除了这些像段子一样的闹剧一样,近几年CBA公司的闹剧包括不限于:扣篮大赛冠军奖杯出错、国内最好球员因为合同问题一年级场球打不了、某俱乐部在比赛里进进出出如荒唐镜一样、季后赛对阵生死战在全国人民面前公开打假球、前国家队领袖球衣退役仪式转播方无法在电视上转播退役视频、国内球员在NBA球探认为可以去选秀时俱乐部不放人……
奖项、球员问题频出代表不公平;堵嘴代表不公开;裁判问题、打假球代表不公正。只能说歪锅配歪灶,这样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国家最高级篮球职业联赛配这样的国家队,般配呀~
多说一句,之前CBA还在去年的时候公开征集过社会各界的监督,请问一个连裁判报告都可以消失、关键判罚回放都不一定有、输球方的主教练连采访都不可以的比赛,让社会公众怎么监督你们的判罚呢?靠球迷在现场拿手机录吗?
这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是根治在中国篮球下的臭虫。

最后一个问题,上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了《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该办法已于2024年3月14日经国家体育总局第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章第七条
体育总局赛风赛纪管理职责包括:
(二)健全赛风赛纪工作机制,完善管理措施,规范工作程序。
CBA联赛的乱象,您管了吗?您问了吗?您看了吗?
哦,要等到7月才实施啊,所以监管部门看了也当没看,监管部门看了都当没看,咱们球迷还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