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杨毅说的是真的,由于操作方是CBA公司的公关,我倒觉得这算是一种企业文化。
姚明之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个观点:
“其它联赛都是以运营成本来作为底层运营逻辑,并不以培养优秀球员为目标,而CBA的逻辑则是联赛要为国家队服务。”

或许,
在CBA公司和主管部门的眼里:
既然是为国家队服务,那么我们名义上已经是个职业联赛,实际上仍然是说一不二的官僚机构。
你一个小小的《体坛周刊》,组织这种评选,是不是想要挑战我的权威?

在明面上不能直接封杀的情况下,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能吓退一个就吓退一个——参与的记者都是在这个圈子里面靠人脉混饭吃的,犯不着为了一个热点去得罪CBA公司。
当然,
为了维护自己的可笑权威,CBA也不是第一天做这种荒诞的事情。
又是强调纪律、要求教练别发表违规言论;又是禁止失利方主帅加赛后采访;又是严禁解说员讨论裁判问题。

倘若真的碰到硬茬了呢?
易建联,作为曾经的男篮头牌,超过了注册时间照样可以注册,脱鞋当众打CBA赞助商的脸给的处罚也不过是和稀泥;

新疆队,为了同周琦的合同纠纷,直接以“伤害新疆各族人民感情”为由退出CBA,体总直接出面,CBA公司屁都不敢放一个。
在周琦最后的转会问题上,篮协上蹿下跳比谁都要积极。

说白了,
搞得还说“对下重拳出击,对上唯唯诺诺”那一套。
假设CBA还觉得自己算是个职业联赛,
不说别的,先把自己的娱乐性和热度给搞起来。
作为对比,
中超同样是个为国家队服务的名义上的职业联赛,在奖项评选方面,比如联赛的第五轮,中超评选出来的MVP是津门虎的阿代米;

懂球帝投出来的MVP是谢鹏飞:

也没见懂球帝投诉说中超联赛恐吓他们别评选每轮MVP了。
中国金球奖同样是体坛牵头发起的,也没见中超公司阻挠说它抢了“中国足球先生”的风头。

最怕的是,
一方面希望把联赛发展成一个更具人气的娱乐方式,
另一方面又打压有关联赛的非官方讨论热度(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这种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威权主义,
到头来,
损害的还是中国篮球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