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说一遍,再再再再说一遍。
以cba联赛为代表的中国篮球制度,跟美国先进的篮球体制从来不是一回事,从来未曾接轨过。中国的校园篮球改革顶多能算一种对NCAA的cosplay,中国篮球现在这模样要能算接轨了美国,那cosplay也能算接轨了正主。
我想问一问:
cba严苛限制外援数量,连四节六人次都要缩水成四节四人次,这能不能算接轨?
cba公然打假球,演技差到观众直接反水,这能不能算接轨?
cba球队退出了又反悔,反悔了又退出,这能不能算接轨?
cba对球员注册问题都敢动不动特事特办,这算毛线接轨?
cba不允许解说员评论裁判执法,这你管它叫接轨?
cba连个媒体投票都要恐吓干涉,这算xx的哪门子的接轨?
啊?
大家谁没有个七八年起步的看球经验,政治经济文化上大家尽可以一起尽情键政,篮球这块你就别乳美了行不行?行不行?自马尼拉篮球国耻之后,我是看到了给中国篮球找借口,给()开脱的理由那叫一个百花齐放。天天找理由,由由不一样。都是小外持球多啦,都是外援抢球权啦,都是亚洲对手进步啦,都是李凯尔太菜,教练太垃圾,裁判不向着我们,王哲林拖后腿,领导架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等等吧。哎,就谁没锅,就谁冰清玉洁,就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就谁树大叶茂迎风挡雨?是吧?在今年之前,这位一直都是cba的总舵手,他不仅是国家队,也是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第一责任人。结果呢?
我想问问结果呢?你负责,你怎么个负责法?我以前就说过,竞技体育产业问责制是通行于全世界的普世制度,球员输球领导下课,这是应有之义也是政治正确。可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却又一次的在我们这儿被特色化,连中国篮球人设史无前例的崩塌,都动不得帅印分毫。特色的制度是一种动员制度,意味着的是资源和公众信任的制度性倾斜。给你倾斜这么多资源,换来的只能是也必须是战绩的提升战线的前进。可是结果呢?你一上任就是连分组分区都天造地设的本土世界杯,四年之后连归化的门都给你开了。
结果呢?今年是第七年了,人生有几个七年?七年足以把一群刚接触篮球的孩子送进一线职业队,七年足以把一批最忠诚的篮球迷变成为生活而奔波的路人。篮球的世界以前不存在,现在不存在,将来也不会存在七年时间都得不到的未来,这里面的例子可以按几十上百的标准来举。
除非你一开始路就走错了,除非你压根就没——
我知道你是他忠实的球迷,可球迷喜欢球员的理由都应当留在球场上。你不该想像一个球员走下球场穿上西装,就能把他用身体天赋得到的一切,变现成管理学运营学的成就。
并且。
我以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