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回答

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如何看待此事?你买到下铺介意别人坐吗?火车卧铺怎样设计更合理一些?

没头脑
528个点赞 👍

因为所谓广大网友都是小年轻,他们现在是网络话语权的主力。

硬卧车的设计,就是“共享下铺”

为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上中铺都比较小,下铺是唯一一个能让人坐着直起腰的铺位?

旁边的小椅子,是6个铺位给2个,除了下铺外,还有2上2中共4个人,怎么做2个椅子,倒骑式吗??

所以,硬卧在设计的时候,天然设定就是上中铺的人可以坐下铺的床。这在当时的设计者看来,天经地义:火车空间有限,为了多拉一些人提高运力,上中铺只能矮一些,但是卧铺只是睡觉的地方,分给大家创造一个白天能舒适呆着的地方,那是哪里?必然是下铺啊!一个下铺可以做3个人,如果觉得挤,旁边还设置2个能看风景的小椅子,这样即便很胖的人,闹腾的小孩子,也就都有宽松的地方了。

至于大家一起坐火车,下铺的人不让别人坐?这怎么可能出现???还有这种人呐??


新时代到了,到处都是这种人。

人们成长在低生育率时代,普遍独生子女,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哪怕是天天爱国反美的人,其实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常常极度西方化。

年轻人边界感极强,事事要求距离感。非常强调隐私,强调个人权益,且非常会合理利用规则占便宜,说的一套一套。

他们买了宽敞的下铺就挂帘子,看起来何其无辜:软软的可爱帘子,毫无攻击性,我只是想隔离自己,我有错吗?而且没有规定说不能挂帘子啊,我没有违规啊!

然而他们闭口不谈,凭什么他舒适的下铺,才贵十几块,最多几十块钱?他那么追求隐私感舒适感,他怎么不去做高铁商务舱,飞机头等舱,他怎么不自己开车回去啊?买了一个廉价的公共运输服务,利用规则制订时代有代差,违背规则制定的初衷,钻规则的空子,占别人的便宜,这就是事情的实质。

日本人把撑杆跳变成爬杆,创造了记录,一样得不了金牌。为什么?因为违反了撑杆跳的初始意图。

同样,下铺挂帘,也违反了硬卧设计的初始意图。

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走进了规则事无巨细的死胡同,零和博弈遍地都是,一切事情都要依据,断了胳膊的人要残疾证才能证明残疾,给瘫痪或者死去的妈办事,要证明自己的妈是自己的妈……简直层出不穷。

然而,希望规则能事无巨细的写到每一件事情,这本身根本没发做到。如果只寄希望于明确规则,忽视道德,共情这类软规则,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极为事逼,根本无法执行的的冷漠社会。

如果我们顺着挂帘合理的思路来走:

你的帘子怎么固定的?是不是固定在中铺上?你有没有征询中铺的同意?中铺是否给你提供了有法律效力的肯定回复?你是不是留存了相应证据?中铺就是不喜欢有杂物固定在他的床边或者床下,他就要给你弄掉,责任也应该是你的,因为你侵权在先。

我爬上铺的时候,你的帘子阻碍了我的攀爬,所以我要求你拉开或者撤去。如果你拉开,我就对着你的下铺放刚达到卧铺车噪声限制的噪声,你敢拉上帘子,我就从上铺再下来。你不是讲规则吗?我也没有违规啊!

你的帘子有没有超出下铺的范围,进入公共区域——放心那是肯定的——那你的帘子妨碍我在公共区域的活动,我担心它缠住我,妨碍我视线,我要求你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的帘子处于由中下铺边缘为边界而构成的平面之内。

你不让我坐,那我就盯着你看,你说我在看你,我就说我在看空气,而且就算是我看你,我有违规吗?我用手在你周围扇风,我有违规吗?你的权利边界在哪里?

既然你事儿逼,那大家一起来事儿逼一次,看看你的帘子还能不能存在。


我的留言区,照本宣科的人很多。我需要再说明一些:

在80-90年代,我经常坐硬卧,我妈坐硬卧的时间更早,我们娘俩都喜欢买中铺——因为如果买下铺,就有很大的概率要和别人共享,而我和我妈恰恰都有一点洁癖,所以不喜欢下铺,更不能接受憋屈的上铺,所以常常选择中铺。

在其他答主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到,曾经的硬卧车,分享下铺是多么的普遍。

当时,火车上聊天说话也很正常的,远不像现在高铁鸦雀无声,小孩哭闹都需要去车厢连接处。

当时的中国人仍然普遍保持着外向、开朗、分享、共情的特点。

分享下铺当座位,是一种默认规则,如果你想坐上去,当然要先礼貌的征求下铺的同意,下铺大概率会同意,然后你坐上去,如果能和下铺聊得来,你们大可以处成朋友,你半条腿上去也可以。如果你们聊不来,那你就谨小慎微一些,老实坐在床脚床边,别太影响别人。

现在大家讲究“权利”,权利只是一种法律规定,法律之所以可以有效,本质上是它有利于做出公平的资源分配。如果法律说:大家按照高考分数上大学,那么大家都还服气,如果法律说:大家按照大学自主招生上大学,那么很多人就会有意见。为什么?因为明显的分配不公啊!这就是一种恶法。

对于卧铺问题,下铺不用爬梯,空间高,还有床头小桌板,一张200元的车票,下铺只比上铺高不到20元,性价比远高于上铺。这个分配并不公平。试问,如果下铺可以独享,有几个下铺的人愿意用10%的差价换到上铺?又有多少人愿意用10%的差价获得下铺呢?

公平不公平,你站在上帝视角看看、想想,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我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恰恰因为我坐过硬卧,且现在再也不用坐硬卧。

我觉得自己比较超脱。

如果不公平,那么强调下铺的独享权,就是一种恶法。

留言区有人说无座和硬座票价一样。

这种说法更显得无知和流氓。

无座和硬座同价,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定价策略。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不是懒政——只有一种可能:硬座价格远低于它应有的价格,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托底福利,即给相对贫穷和运力紧张的时候,提供一种廉价且相对舒适的交通方式。硬座本身就是得了便宜的人,还好意思买无座票的乖。


现在,大家都讲究权利,好像只要“我有权坐人家的下铺”,那我就可以在人家的下铺为所欲为,“我有权拒绝别人坐下铺”,那哪怕别人是个颤颤巍巍站不住的老人,是个带孩子的妈妈,那我拒绝他们也能义正辞严。

在过去,如果你没经过同意,一屁股坐到下铺,或者在人家的下铺胡闹,那别人可以行使自己对下铺的所有权,让你走开。但如果下铺看到一个带孩子的母亲,一个颤巍巍的老人,也要坚持自己的下铺所有权,不让人家坐下铺,也只能换来大家的指责和白眼,甚至列车员还会来劝你。

不是你有了“权利”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种动辄上升到法律层面谈“权利”,抛弃了权利后面的公平和妥协,非常的肤浅和幼稚。

让每个人都能过得下去,公平分配到他们必须的资源,这根弦应该成为思想钢印,刻在每个人的脑袋里。没有这个原则,什么法律法规,大政大棋,最终都会变成狗屁。

在以前,这叫良心,叫教养,叫礼貌,叫道德,

还有,叫天理。

天理,就是你跳出三界外,看看,就下铺多出的那个钱,自己挂个帘子在那里,上铺挤在那个逼仄的小空间里,你觉得公平么?


可能你觉得这些都没有明文规定的“权利”重要。

其实社会的运转,“权利”只占很小一部分,你每天都在依靠其他人的良心、道德、礼貌和教养才可以顺利生活。

如果某些人那么热爱权利,我建议把下铺调整成最矮的那一个,因为只有够矮,才可以抵消爬梯的劣势,然后取消小桌板,票价统一。

从此以后,上中下铺,就再也没有一个完全舒服的铺位了,没人BB了,铁路的收入也不减少。

简直完美。

编辑于 2024-04-16 23:25・IP 属地北京
洗碗民工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