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纯度轿车亏钱是行业共识。
其次,汽车新势力起步亏钱也是行业共识。
所以,小米汽车亏钱其实也是行业共识。
也正因为小米汽车业务预计还要亏损5年,因此,从22年第4季度开始小米集团战略由原来的保销量去库存改为规模与利润并重。也是从22年第4季度开始,小米集团利润率,净利润都出现较为明显增长。
只是亏多少呢,小米高管的回复就很有意思,我来稍微翻译翻译。
花旗这份报告出自4月2号,是在4月3号小米汽车开售之前,没有预估到su7销售的火爆程度(带来的成本下降因素)
有意思的是,其中用了两个可能,但又强调偏差较大,这里我就不妄加猜测了,大家自行理解。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他将造成花旗预估偏差归结为小米汽车“出乎预料”的火爆,也就变相承认了花旗预估的参考性。
很多人只知道小米“不赚钱”,却不知道小米也“不亏钱”。举个例子,AI音箱三足鼎立早期,百度和阿里都在大量亏本补贴占领市场,但小米早早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小米音箱在那个时期性价比确实不如另外两家高,小米比其他人更不愿意亏钱。
在纯电市场,每辆亏6800已经属于很少的了,当然按照小米高管的意思是远少于这么多。
在考虑同样没有预估到这么火爆的小米原本定价22w起步,可以说这个数据非常准确了。
花旗在2号进行预测,大概也是知道了小米的定价。而事实上为了保密,这个定价也确实是最后才确定的。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生产交付售后成本,小米汽车的投入还包含了10倍的研发投入和小米工厂的重资产投入。
花旗是4月2号的预测,那么预测的交付数量可能是7w台左右,按照预计每台亏6800,也就是亏本约5亿。那么花旗预计24年汽车研发和建厂等投入约36亿。这个数据也与3年百亿非常吻合。
所以,花旗的预测还是非常具备参考性呢。
而目前每辆小米汽车可以大胆预测亏3000元左右。
那是不是你不买,雷军就相当于赚了3000呢,当然不是。
销量上去,成本才能降下来,才有可能扭亏为盈。
大家可能不知道,像拉法,918,迈凯伦p1这种车,即使卖到上千万,也是不挣钱的。因为限量,成本降不下来。
想要未来成为全球前5,想要生存下去,唯有把销量做上去。
你销量高于人,就有成本优势,才有竞争优势。
而这,就是目前所有纯电车亏本也要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