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个回答

马斯克发布特斯拉全员信,宣布特斯拉全球将裁员 10%,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12个点赞 👍

有N+1补偿。

在企业打工人总结大致规律:“就工人待遇和人本关怀来讲,欧美企业最好、日韩企业次之、台企更次、大陆国企更差、大陆私企不当人。”



据报到2023年5月份,日本电产精密马达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得不宣布倒闭。在倒闭前,该企业向员工发放了超过其实际工资的大额赔偿金,其中一位在职5年的员工获得了15.5万元的离职补偿,而那些老员工的补偿更多。

然而,这一看似暖心的举动却遭到了国内一些同行企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高额补偿是一种“恶意补偿”目的是扰乱市场秩序,对其他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甚至引发员工流动性增加,进而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外资企业向员工支付高额赔偿金的情况。在过去几年中,多家外资企业在面临倒闭或搬迁时,都向员工提供了较高的补偿金,以减轻他们面临的经济困难。 这些外资企业的做法反映了他们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与员工之间更像是家庭成员关系是共进退的理念。


赔偿的明细也很多。包括:“2N+1”的经济补偿金,75814元;“N*1.3”的特别慰劳金,44799元;“2N”的再就业支援金,13784元;“2N”的感怀铭记奖金,13784元;“1N”的年终奖提前发放奖金,6892元。


所以可以看到这位员工的月工资不足7000元,但是却能得到将近16万的补偿,不得不说日企的赔偿项目和赔偿金额真的是很不错。这也让大家羡慕不已,毕竟同为打工人,如果是国内企业倒闭之后可没有怎么丰厚的赔偿。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往往显得冷漠和吝啬。很多国内企业只会保障员工在职期间的合法权益,而至于下岗之后的补偿则很少涉及。甚至有些国内企业还会拖欠或克扣员工的工资、费用等,导致员工无法及时获得应得的赔偿。


其实外企的补偿通常都比较丰富,富有人性化,更有人情味。2022年的时候,佳能珠海的工厂已经开始逐步关闭。佳能的工厂有1317名员工,而这所有人都和佳能接触了劳动合同,并获得了相应的赔偿。佳能的赔偿方案里有经济补偿,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等,其中一位在佳能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甚至拿到了150多万的经济补偿。欧美企业也是这样。美企史丹利在2020年由深圳搬到了苏州,为了让工厂能够尽快搬迁,给予在深圳的工人非常满意的离职补偿金,其中一位经理表示他拿到了63+1万的补偿金。


而国内很多企业却是想办法少支付经济补偿。




张华(化名)原本与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邦股份”)的子公司上海燕汐软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燕汐信科”)签有劳动合同。2022年7月,德邦股份发布关于涉疫情员工待遇保障相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在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员工异动、绩效帮扶等情况下,员工需要服从公司合理的工作安排或转岗培训。

张华说,此后公司未经协商就安排他调岗、轮休,并进行转岗培训。等待工作安排超过三日的,公司仅按照2590元/月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保障待遇;员工参加转岗培训期间,劳动合同约定的薪酬条款内容暂停履行,公司按照100元/日的标准支付其培训津贴。

张华发送邮件,希望公司能与他充分沟通协商,而不是单方面调岗。2023年3月23日,张华收到公司通知,称劳动合同将于3月31日到期,到期后公司不再续签,合同终止。张华随即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部门裁定,燕汐信科需向张华支付绩效工资差额、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共计55.3万余元。此后,燕汐信科、张华均提起诉讼,法院审理该案期间追加德邦股份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案件至今未判。


另一名与德邦科技发生劳资争议的员工李静(化名),在德邦工作了近12年,她介绍,2024年1月9日,部门领导通知她2023年下半年的绩效等级评定为B,让她安心工作,但三天后公示的她2023年下半年绩效等级则是D,李静随即被通知执行岗位降级操作,工资由2.3万元/月降为不到1.5万元/月。


李静说,在接到降级通知前,部门领导曾找她谈话。“让我打离职申请,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说给我三个月工资补偿,同时会继续缴三个月社保和公积金,还说要给我推荐工作,我拒绝了。”李静还称,和她同一批因为绩效评定不合格而被降级的员工有150人左右,其中约80%选择离职,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不管工作年限,统一给三个月工资补偿,分三期支付”。
李静称,2023年12月下旬,德邦体系内刚刚进行了一轮人员调整,也是给三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员工若不同意就被强行调岗去上海以外的非家乡城市,并要求在两天内报到,“不去的话就按旷工处理,但公司不会主动辞退”。

编辑于 2024-04-16 10:26・IP 属地河北
一代完人洪承畴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