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僵硬、行动滞缓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障碍的症状,除此之外,抑郁、失眠、便秘、慢性疼痛等非运动的症状也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章泽天第三次受邀出席科学突破奖,晒出和叶军的合影,并发文自爆“家族有帕金森基因,我摄入过多咖啡因或睡眠不足时,大拇指已经开始会有点发抖了”。
1817年,英国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首先提出并发表了个人专著《论震颤麻痹 》。该书中报道了6例帕金森患者,描述了本病的典型症状,第一次提出“震颤麻痹”这个医学病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
帕金森病在所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鼎鼎大名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1.7%。 在过去的30年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在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接近2%,在我国已有300万患者,预计在未来的30年中会持续增长。
一般来说,遗传因素占帕金森病发病的5%~10%,绝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是散发性的,不具有遗传行,也就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目前我们还没研究出帕金森病的病因,也就是说没有预防帕金森病的方法,但有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以及控制帕金森病病情发展。
意大利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研究表示,高强度的运动可以通过恢复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与认知症状。[1]
2024年1月18日,《柳叶刀》首次发布了帕金森病专题,第一篇论述是《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当中指出帕金森病的预防大致可分为3级,即初级,次级和三级。[2]
1、初级预防是基于总人群的,主要是通过改善可能造成帕金森病的一些环境影响因素,比如禁止使用杀虫剂等等。
2、次级预防策略针对的是帕金森病前驱期患者或出现病前症状(如嗅觉障碍、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和便秘)的人,目的是在确诊前尽可能地减缓疾病进展。
3、三级预防策略主要是针对已经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主要通过治疗来降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参考
- ^DOI:10.1126/sciadv.adh1403
- ^The epidem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3)01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