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季度,人民币款款增量约为10万亿,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幅都已经创下历史之最;在这一高基准数据上,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量扩大至11.4万亿。
这充分反映出在当前的风险环境下,人们进行投资消费的意愿越来越薄弱,进行储蓄或留存现金的意愿越来越强。这种现象在宏观经济学中称为流动偏好增强,它不但不是经济复苏的信号,也不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信号,反而是投资和消费意愿越来越低迷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型银行,它们的存款任务远远超标。但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和实体产业的低迷,导致银行的贷款任务变得愈发艰难。
从数据上来看,即便是在多次降息后,依然无法刺激居民的贷款情绪,更抑制不了居民的存款情绪,银行支付给居民的利息不断增加,但挣得的贷款利息却不断减少,利润被稀释。所以银行方面陆陆续续下架了中长期存款类产品,想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抑制居民的储蓄意愿。
不过并不是所有银行都会下架中长期存款类产品,许多中小银行目前还是为未存款任务发愁。尤其是在这两年部分银行陆续出现暴雷后,中小银行的信用基础受到拖累,于是反而不得不用高于同行很多的利率来吸引存款。
比如最近的四川银行,因为较高的存款利率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户群体跨省存款,被称之为存款特种兵。由此可见人们的储蓄意愿是有多么强烈,这也意味着尽管货币政策很宽松,释放的人民币很多,但大多都以存款的形式在金融系统空转,并没有大幅流入实体行业,也就没有刺激经济发展。
从这里可以看到,经济复苏的信号依然比较疲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切不可在此时对任何资产有抄底的想法,无论是房子、股票还是其他。我们的风险偏好应该还是保持谨慎,切勿有当出头鸟的想法。
虽然这种思想对于宏观经济的复苏是不利的,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却是相对安全的。许多企业、许多行业乃至许多产业的利空因素还很多,它们的低迷仍然处在前中期,它们的低迷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普通老百姓大可不必逆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