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不在!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含金量”,早已与香港电影号称亚洲电影中心的辉煌时代里的“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42届香港电影,内地影人陪跑,为数不多的十部香港电影中,《金手指》12项提名、《白日之下》16项提名、《毒舌律师》10项提名、《年少日记》12项提名,《命案》10项提名。

。

《白日之下》16项提名,最佳男配角颁给了76岁的姜大卫,他是首次夺得了该奖项,上台时,我都有些泪目。
可以说,能够依靠本土影人的能力拍出有现实意义的好片,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但这十多年,港片的落寞,港人的北上以及当年叱咤影坛的一些人物,早早北上投身内地影视剧的繁荣里了,从导演到影人,大多都是内地港台不分彼此,融合得极其好,已经不再特别注明大陆港台合拍这样的字眼了。

《白日之下》是古天乐投资的影片,而古天乐是香港演艺协会会长,连任四年,有着超凡的“江湖地位”。他一心努力支撑着香港电影的发展,在人力流失严重,赚钱能力不足的今时香港,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还能以这样一种顽强的姿态立于世人面前,已经是大获全胜之局了!
靠梁朝伟获得最佳男主角,来互相成就的金像奖,到底还是在充门面啦!
过去百花齐放,竞争力激烈,能在众多参选的影片中评出奖项,是件极其自豪且质量上乘的好影片。但如今,客观来说,要给香港现在的电影资源以更好的环境及出路,电影本身质量一定是放低标准的。

就从《白日之下》、《金手指》、《毒舌律师》三部影片可以分别提名16项奖,12项提名、10项提名,会让人觉得,奖太多无法分,只能就有限的本土片里直接来刮分了。
能保有一定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准,就已经是大赢了!
而梁朝伟第六次获影帝殊荣,其本人因拍片缺席,由刘嘉玲代领奖项。还是有点借梁朝伟的声明来提升金像奖的含金量和水准。

我觉得,梁朝伟不应该也不用再获这个奖,应该把它颁给更需要证明的老戏骨或者打流量,为什么不给其他仍在此拼搏的影人们呢,比如林保仪。

这位TVB里多年的“老戏骨”,赚着为数不多的钱,一直演到一把岁数。为什么不能花落一下呢。

主要还是因为香港电影行业不繁荣,交不岀好作品,从数量到质量,不够分量啊。
而台下大鹏带着作品的参与陪跑,也只赚了个脸熟,铩羽而归。这点上,香港影视协会排外的姿态太明显不过,保护本土影视的创作无可厚非,但对国人的态度也足见小气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