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前的香港电影市场是“水大鱼大”的话;
那么现在的香港电影市场,就是“水小鱼小”;
再过几年,等到梁朝伟、林保怡、黄子华、刘德华们都演不动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块名副其实的盐碱地;
最佳导演颁给了郑保瑞,我觉得名不副实;
《命案》的结构并不工整,而且烂尾严重,凭什么拿奖;
简君晋的《白日之下》、卓亦谦的《年少日记》、吴炜伦的《毒舌大状》,都比《命案》拍得好;
唉,没有办法,后生仔嘛;
很多人说,梁朝伟这次获得的这个奖,更难以服众;
论电影本身的质量,《白日之下》、《年少日记》、《毒舌大状》都比它好;
电影剧本就是一部戏的天花板,在这个相比同类最矮的天花板里,梁朝伟就算竭尽全力,又能发挥几成功力呢?
无论是《白日之下》里的林保怡,《毒舌大状》里的黄子华,甚至是没有入围最佳男主的林家栋;
恐怕表现都比梁朝伟好吧;
但是,没有办法嘛;
林保怡也好,黄子华也罢,更别提都没被送上餐桌的林家栋;
坐在圆桌上的这几位,论资排辈,只有梁朝伟能坐主位咯;
很多人说,金像奖这种圈地自嗨的方式,只会让它们的圈子越玩越小,死得越来越快;
对,话是没错啦;
可是,哪怕今年把奖颁给林保怡,颁给黄子华,又能怎样呢?
这几个都是相差没几岁的同龄人啊,不存在什么敬老不敬老的好吗?根本就是同一个敬老院的好吗?
香港电影这条船,过几年,说沉,也就沉了;
因为断代了;
好比那批打星,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也早已没了接班人......
现在不是什么一个两个后继无人,现在就是香港电影已经半只脚踏进棺材了;
既然要沉了,还不如稳妥保险一点,颁给平时表现最好的那位同学;
我管你观众怎么质疑怎么不满,至少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大家依然相安无事,接下去还能继续饮茶;
至于有人为大鹏鸣不平,我倒觉得他拿金像奖,比林保怡黄子华离得更远;
大鹏演得再卖力,《第八个嫌疑人》这部电影质量就在那里,它的天花板,恐怕比《金手指》还要再低上一点点;
再说了,大陆的嘛,就靠边站吧;
什么?你说金像奖没有格局?
那我再给你们回忆回忆;
去年的金鸡奖,《毒舌大状》入围了几个奖项提名;
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音乐;
最后颗粒无收;
在最佳故事片赛道,最后得奖的电影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在最佳编剧赛道,最后得奖的电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
在最佳音乐赛道,最后得奖的电影是《觅渡》;
而在我认为最有希望获奖的最佳导演处女作赛道,最后得奖的居然是《长空之王》;
除了《毒》和《长》之外,还有两部竞选影片分别是:
《宇宙探索编辑部》;
《拨浪鼓咚咚响》;
如果考虑到端水原则,《宇》已拿了一个最佳编剧,那《毒》的质量无论如何总比《长》要好很多吧?
没用,金鸡奖就是给了《长》;
所以,别说人家金像奖什么地方保护主义了;
都是下九流,谁瞧不起谁啊;
我再扩展一下话题吧;
其实,不止香港电影,整个华语电影圈,都在变成盐碱地;
台湾金马奖,早就不行的了;
《周处除三害》这种电影,放到一二十年前,也就是个优秀作品而已,绝对称不上经典;
谁会想到在大陆拿下6.5亿票房啊;
还不是大陆人都饿疯了嘛;
那中国电影呢?
动不动几十亿先生,上百亿女导演的,很繁荣是吧?
沈腾、马丽、贾玲、再加上一个雷佳音;
相声小品演员霸占大银幕,用一个个无聊烂俗的破梗,让自己赚得金山银山,盆满钵满;
或者就是一堆翻拍日本韩国的电影,连前苏联的电影都要翻;
中国观众不该反思一下吗?
不去电影院看他们的电影,难道会死吗?
所以啊,中国电影,得益于整个池子比香港那边要大一些,能多活几年;
也就多活几年而已,长不了多久的,放心吧;
欧美那边,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虽然也是一蟹不如一蟹,但是人家工业体量大,人才存量大,多多少少还有几个接班人可以撑一下;
像今年拿奥斯卡奖的基里安.墨菲、艾玛.斯通,就是以后的中坚力量;
你再看看去年的金鸡奖最佳男女主角,梁朝伟,何赛飞,也都是老人了;
所以,如果哪天中国电影死掉,欧美电影肯定还能再多活几年;
总结来说,基本盘越小,死得越快,基本盘越大,越有苟活的机会;
所以,你们也别取笑人家香港电影金像奖或者香港电影本身了;
彼此就是考30分和考50分的区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