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这个事情来说一下,所有学护理的同学,请学好英语,或者法语,德语,日语。不管你家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父母大概率也不是什么富裕阶层,否则你不会学这玩意。
听一言老师一句话,读大学的时候没事儿尽可能把雅思弄到6.5以上,或者法语B1,德语B2,日语n2及以上,会一门就行,在广东的同学把英语,粤语学好。然后把护士资格证,护士执业证搞到手。多上班,多挣钱,把自己履历在大医院刷丰富一点,各个科室,特别是重症病房的履历刷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天没事的时候,不要闲着,多浏览你熟悉二外的那个地方的信息。没事瞧一瞧,不管是直接给工签的,还是有机会拿学签的,手头钱够了就试试。
护理,是比计算机更刚需的世界流通专业,没有之一。任何一个护士都有可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工作。

并且护理也是所有劳动力专业中最难以被AI机器人淘汰的专业,因为涉及人的复杂及随机应变的工作内容,非常难以进行非线性拟合。如果你是一位成熟的护理的人员,在深度老龄化的世界里,你将会越来越吃香,也就是说,一言不合哪里需要去哪里。如果那个地方护理的工作条件和收入一般,只能说它还未发展到那个消费条件,就要跳槽了。
所有人,特别是老龄化严重的社会,一辈子钱有很大比例会进入到护理,护工及社工的口袋。不管年轻时有多风光,所以碰到类似于呼和浩特这样的地方,我也曾说过,越发达的地区,就拿国内的珠三角,长三角,现在护理的待遇就越易保障。并且护理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保障,你感觉到没有保障仅仅是因为什么?不够变通,因循守旧,胆子要大,态度要坚决,做事要果断。该踹开的环境要一脚踹开,该赚的钱一分不少的赚,哪里钱好赚就在哪里。而且按照国内的发展趋势,多年以后,国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护理的天堂。你赚够了再回到家乡就是了。
所以呼和浩特这种事情我不想去多说,都是些破事,没有价值,现在学护理,就是要薅羊毛的,不懂得自己的溢价,做着倒八辈子霉的亏本清仓甩卖自身劳动力的生意,就怪不得别人骑在你脑袋上欺负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