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有和无之间。
纵观汉、唐、元、明四朝。
除开元朝本来就是游牧被赶回老家,汉、唐、明上升期和衰落期可以看作大致一样的余弦函数,抛开起家细节不谈,大致就是从传统的汉地核心区开始,逐渐发展到巅峰囊括部分中亚视为外围地区,到了衰落期从外围开始崩溃最后剩汉地核心区。
这时候看清朝,上升期的清朝和汉、唐、明差不多一致,但是在清朝由于俄罗斯崛起,火枪进入草原等因素导致的游牧衰落,所以清朝对传统观念上的“外围地区”的控制力更强,属于越努力越幸运。
到了衰落期,按照汉、唐、明的有标准流程就是从外围开始崩溃,守着核心区展开吃鸡大赛,决出下一位蛊王之后再从传统的核心区打出去,当然,也有没打出去的比如大宋。
反观大清,由于奇妙的民族性质,大清未必把传统观念的核心区视为自己的核心区。
而是财政核心-汉地、武力核心-满蒙、战略安全核心-藏疆
导致的结果是:
1.可以是无忌惮的从富裕的传统核心区抽税对传统外围区进行转移支付。
2.可以极大程度的压制弃地的声音以便最大程度的维护巅峰疆域。
也就是清朝到了衰落期丢地的速度比汉、唐、明慢。
一般来说丢地的标准流程是:丢地-离心离德-产生自我意识-势不两立,大清即便慢一点最后结局也大差不差,但是最幽默的一点来了,还没开始走流程大清自己暴毙了。
关键是暴毙,不是那种流到最后一滴血的大乱斗,如奥斯曼。
结论:我觉得清朝对领土确实有贡献,贡献在于还有极大疆域的情况下暴毙,两者缺一不可。
编辑于 2024-04-13 11:32・IP 属地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