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带着孩子怎么和身边的老师,熟人社交?
亲们,我是一个宝妈,最近带着孩子去玩,遇到一点问题,是个小男孩,个性有点调皮,我平时带他可能也没注意到很多细节,加上之前周围的熟人对我和孩子也算客气,孩子也是平...
- 10 个点赞 👍
从题主的描述看得出来,孩子平时跟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比较调皮。
的确,处于低龄段的孩子,由于还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会出现“动手打人”的情况,玩儿得好好的就上手了,推了撞了。这种“打人”并不是成年人认为的那种打人。
但这个行为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呀,得让孩子懂得怎样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不能因为是跟“熟人”玩儿,或者是自己没注意这些细节就没管,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被撞倒摔伤呢?
都是看自己的孩子觉得好,平时你觉得的小打小闹,也许在“熟人”看来并不认同,只是因为没出什么事儿,碍于情面不好说出口。现在很多的年轻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行为习惯这方面的教育。
这次纠纷之后,周围的人现在躲着你们,很明显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会成为被你家撞倒坡下受伤的那一个,再加上以前对你们的了解,自然会给孩子贴上一个“这个孩子很调皮、爱打人”的标签。再加上八卦一传十十传百,添油加醋……味儿就变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们也进行了赔付和道歉,听你说起来现在性格都发生了变化,相信孩子应该是受到过教训。但他并不是主观恶意的行为,内心本来就是难过的,可能也吓到了,就不要再反复用这件事来批评他。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习惯不是一朝就能改变的。
低龄段小朋友听不懂空泛的大道理,平时亲子共读的时候多一点耐心,找些情绪管理类的绘本陪孩子一起看嘛,读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和故事来给孩子讲如何与他的同龄人相处。这个方法其实是非常有效的。
带出去玩儿的时候,还是多看着点儿,当孩子又出现以前的情况时,及时出面干预,告诉他,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让他想想你们平时是怎么沟通的。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孩子能管好自己。不要自己和其他妈妈坐那里聊天喝茶,孩子疯跑没人管。否则看再多绘本讲再多道理也没用。
明白题主的担心,平时跟熟人们相处,是想让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学会交朋友。但是也不要太敏感啦,人与人的相处哪有不发生矛盾的,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当下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纠纷,汲取教训,帮助你的孩子走出情绪低估,学会怎么样正确和小朋友们相处。慢慢来嘛,该接触什么人就接触什么人,一个开朗又懂礼貌的孩子,不缺玩儿伴的。
其实,可能“熟人”们的心里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多,别徒增烦恼啦。
祝好~
发布于 2024-04-12 09:36・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Wing - 4 个点赞 👍
如果是你家孩子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可能其他大人不太敢让孩子跟你家孩子玩。你可以先单度跟大人来往,没必要非得因为孩子而接触其他大人,而是你自己有一些大人的朋友。同时,在你跟其他朋友交往时,你的孩子也会学会怎样友好与其他人接触。
另外,孩子需要接触很对人,未必非得熟人,所谓熟人也是从陌生阶段开始的,可以带孩子去公园,那里节假日都有很多小朋友的,还要如果孩子有哪方面兴趣,也会有相应的朋友的。
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对你们,而是做好自己,凡事有错就改,没错也不用非去迎合其他人。这世界很大。
发布于 2024-04-12 19:04・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一一 - 3 个点赞 👍
亲,你的孩子调皮,犯了错误,并且给别人的孩子造成了伤害(有了赔付这个词,我估计还伤的不轻,至少不是那种吹吹就好的小事),这件事,不是你说赔付和道歉就能抹掉的。
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了伤害就算对方态度好,赔了钱,也道歉了,你心里还是不舒服的,没有一个家长大度到,自家的小孩受了伤害还能淡定的。
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宝,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你家小孩上,那你也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大家都是邻居,跟自家小朋友讲一句,以后少跟这种人往来的叮嘱也算是正常的。
之所以别人是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你家小朋友给其他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大家为了避免发生此事,态度能淡就淡,别人讨论此事也是正常的,毕竟这个事实。
你敏感内向,又记事,我给你一点建议:
1、你没必要去讨好维护关系,大家只是面子上过得去就好,该有礼貌还是要有,平淡如水的交往;
2、对你家小孩严加管教,只有把你家小朋友教好了,才会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大家才会放心的跟你家小朋友玩。
3、你把小朋友带到其他的地方(游乐场或是离家远的一点的地方玩),让他多交一下其他小朋友,而不是守着附近。
4、自己开朗一点,既然此事已发生,就去面对,这对你和小孩都是一个教训,当可能发生不好的事,家长要及时制止,对孩子多一点关爱,跟他讲道理,尤其是幼儿园时期的小朋友,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发布于 2024-04-12 09:40・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霸王龙 - 2 个点赞 👍
这跟个性没有关系,确实是你疏忽大意没看好孩子造成的伤害。
现在带幼儿园及以下年龄的小朋友在小区里或者在外面玩,都要紧紧的跟着。一方面,害怕跟其他小朋友起冲突,受了委屈或者伤了别人都不好,另一方面,外面人贩子那么猖狂,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乱跑。
孩子调皮不懂事,大人要教要管,不是站在旁边跟别的家长聊天让孩子自己玩。
谁都不希望自己孩子被人打伤,你孩子都把其他小朋友撞下山坡受了伤,别人不跟你家孩子玩心里有顾虑也是正常的,并非是看你不顺眼故意排挤你。
高质量的陪伴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人说: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也愿意与孩子共度亲子时间。
但是,如果陪孩子的方法不正确而造成低质量陪伴,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性格上有缺陷,与其他人在学习上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那我们该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
人民日报给出了8条陪伴建议法则,值得所有家长借鉴学习。
01
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是美国诗人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写到的诗句。
也是最感人、最温馨的家庭生活图画。
书,对孩子而言,是认识外在世界的重要管道。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也期望孩子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各个成长阶段。
而亲子阅读,恰恰就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种子。
汪培珽老师在《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一书中写到:她给孩子读书的初衷只是单纯的想通过阅读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孩子良好的阅读、生活习惯、坚韧的品格等等这些,都是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所以,放下手机,关上电视,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共度温馨时光吧。
02
陪孩子聊天,交换彼此的秘密
曾经有心理学家对亲子沟通做过研究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夜晚为人类的记忆高峰期”,而从心理学上分析晚上也是孩子渴望被父母关心的情感所需,睡前是父母和孩子聊天的最佳时期。
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很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又非常关心孩子当前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心声,比如“我们一人交换一个小秘密好不好”。
交换秘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方,家长在和孩子相互吐露心声的时候还要尽可能地和孩子说悄悄话,这是尊重孩子的“隐私”、也是让彼此之间的沟通更有趣。
多陪孩子聊聊天,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陪伴,还有彼此互相理解的兴趣相投,以及情感共鸣。
03
和孩子一起做运动
运动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也是缓解孩子情绪最好的方式。
中国教育督导室公布了一项研究:每天运动超过一小时的孩子,心态更加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大大提升。
尤其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运动。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对夫妻每天坚持陪10岁儿子跑步,已经坚持了两年。
每天晚饭后儿子做完作业,三人就会穿着亲子装在公园里面跑步,运动很累,但是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爸爸说:通过运动陪伴他,让彼此的汗水与付出融为一体,他的未来更有韧劲。
亲子之间大汗淋漓的画面,让孩子体验到“体累,但内心幸福的”的感觉。
比起让孩子在家刷题看电视,不如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融入彼此的生活里,让心更近。
04
和孩子进行一次家庭旅行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带孩子旅行不仅会让孩子拓宽眼界、思维变得开阔,还可以趁机引导孩子学会适应环境,让孩子根据情况学会随机应变,锻炼孩子处事不惊的心态。
除此之外,家人一起出游也是无比珍贵的亲子陪伴。
想象一下:一家人一起泡个温泉,在池中玩水嬉戏;或者一起走在草原上,抚摸着在风中摇曳的长长的高草,在篝火上烤着美味的食物;又或者走在沙滩边,沐浴温暖的阳光,看着柔软的沙子在脚趾间穿过。
幸福感不言而喻。
即便疫情当下不宜出远门,但依然可以在周末,陪孩子一起逛逛公园、博物馆,或者去爬爬山,找个草坪一起野餐。
05
和孩子一起做一道菜
和孩子一起做饭是最好的亲子游戏之一。
对大人来说做饭像是一项任务,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像是一种玩耍。
让孩子来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一起做饭,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同时,家人一起做饭的融洽氛围,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爱。
所以,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做饭的技能。
06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好的教育不是无规矩的放养,而是有规矩的“守望”。
关于规矩如何制定,可以全家人一起开家庭会议,带着孩子一起讨论,让他有发言权。
因为真正的讨论是需要交换意见的,只有孩子信服这个规则,他才会心甘情愿去遵守。
如此制定家规,不仅有利于孩子理解执行规则,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家庭参与感,塑造孩子的家庭观。
07
带孩子多回家看望老人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要给予孩子陪伴,也要教会孩子学会陪伴长辈,懂得爱护长辈。
但父母在生活中如果没有表现出对自家老人长辈的关怀,那么孩子也就感受不到父母的孝顺。
自然而然,孩子也学不会对父母孝顺,不懂得给予爱。
所以孩子孝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如果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可以多打电话问候一下老人。
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举动里,学会如何关怀父母长辈。
08
和孩子一起做全年计划
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合理的计划,培养孩子做计划的好习惯很重要。
每一年的开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一年的生活,分享这一年里的收获和遗憾,然后与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全年计划。
制定全年计划,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在与孩子一起执行的过程中,还能够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增进亲子关系。
09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就在孩子身边,可有些爸爸在酒桌上大话调侃,面对孩子的聊天只是应付;有些妈妈对着肥皂剧泪流满面,却懒得跟孩子交心彻谈。
做父母是否真正称职,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就足够了。你要能知道他成长的点滴,你要能看见他的进步和变化,你要能知道他的爱好究竟是什么……
因为对孩子来说,高质量的陪伴就像是一份精神引领,指引着他们前行。
发布于 2024-04-12 09:2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熊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