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英美的选制不如德法(简单多数制+小选区制)。
法国是两轮选举制。无论是总统还是议员,只要无人在一选获得50%选票,都要选两轮。事实上,现在的法国很少有人能首轮当选。七月刚结束的国会选举,577个选区里仅76个议员在一选过半当选。
两轮选举有两个好处。
第一,在一选中,选民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候选人。无视“弃保效应”,不用在乎候选人能否当选。支持小党的选民无需像英美选民一样,为了防止最讨厌的大党当选,含泪投给和小党立场相近的大党。
第二,给了选民一个冷静的机会。选举是非理性的,是给选民一个发泄对现任执政不满的渠道。选民在一选发泄完后,往往会在二选仅剩的几个候选人里,相对理性地投给那个“最不坏”的候选人。
七月的法国国会选举。按一选结果,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就是第一大党。但因为有二选,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和梅兰雄领导的左翼迅速弃保,导致左翼在二选中逆风翻盘,跃升国会最大党。


虽然德国是一轮选举,但因为德国的联立制偏向于比例代表制,因此小党也能在议会占有一定的议席。投小党的选民,也无需担心小党选不上而弃投或改投大党。
小党的政见一般比大党更激进,更偏激。这相当于通过选票,把极左极右的候选人从中左中右的大党里剔除了出去。无论大党还是小党的内部声音都容易统一,铁板一块。这就有效规避英美两大党内杂音不断,派系林立,内讧不止的情况。要给小党生存空间,不能像美国一样让两大党完全垄断话语权,那无异于逼选民在俩烂苹果里赌烂。
另外,因为德国议会设置了5%的门槛,这也防止了过于极端的小党稀释大党的议席。

如果美国、英国、韩国、中国台湾实行的是类德法制度。川普这类极端的声浪是极难当选的。民主党内部也不至于分裂成建制派和以桑德斯为首的民粹派。陈水扁、赖清德也不可能靠少数票就上台。英国工党也不可能靠不高的得票率单独过半。
所以德法的极右翼,就没有川普这么幸运,勒庞两次输给马克龙,这次国会选举极右翼又沦为老三。德国选择党AFD即便进入议会,几个建制派主流政党也不带它组阁。
像美国两党这种,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互相倾轧,才是在做虚耗的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