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个回答

不是说日韩受儒家思想影响吗?可是两国人为什么那么变态呢?

张凡
1个点赞 👍

不是说日韩受儒家思想影响吗?可是两国人为什么在精神状态的健康程度上远不如中国人?

这说明什么?

答:很简单,还没有学到家。

附学习资料:

解密中西文化格局 探究中美战疫博弈 + 中国文化美学生活



当今世上只有一件大事,便是重塑世界格局的中美博弈,其本质是历史性的中西文化碰撞。任何其他大事件,背后总会有它的影子。

这博弈将重塑世界格局,将决定人类文明走向。其实大局已定:近三百年来,源自古希腊整合了脱胎于犹太教之基督教的西方文明最为强势。而中国文化最为悠远深邃。无论中外,野蛮对文明的逆袭、劣币驱逐良币时常发生。但是,历史长河举浩浩汤汤滚滚向前,拨乱反正不会太久,一般的节率大约三百年。

我辈正在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顶层格局把握两种文化及其碰撞,则要贯通其各自的经典,其他的名作,更多的只是少数精英的自娱自乐,不具代表性。

中国文化

无疑是四书五经。其实《周易》就够了。《周易》是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他的经典都是从这根上发出来的。

西方文化

《荷马史诗》,相当于西方的《诗经》,还要更强悍些。

《理想国》,柏拉图的扛鼎之作,相当于西方的《论语》与《周易》的合体,其是西哲之始,西方人自己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而已”。《理想国》像是本有趣的故事书,浅读深解,如西子之淡妆浓抹总相宜。

基督教的《圣经》或犹太教圣典《塔木德》

倘觉得以上经典一部部读下来难免繁琐,已经提炼好了,读这个:《文化下的博弈论》。

要旨:

中西文化,在伦理内核和思维内核上呈现两组矛盾对立,中西文化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呈现的丰富差别,都可以由这两组矛盾对立找到根源。对立中也有统一。

伦理内核的矛盾对立:公义与私利。

思维内核的矛盾对立:三分法与二分法。

应注意勿将矛盾对立绝对化,矛盾必然对立亦必然统一。对于一种文化,只能从总体上说更偏向于哪一方面,不可能绝对化地只具有这一方面而不具有相对的另一方面。矛盾对立统一之下,总体优势的一方面也常会处于局部劣势。

我们发明了很多概念,自私、私利、公义、正义、真、善、美、假、恶、丑……最终会发现它们均植根于利益,只是各方所处的利害态势不同,对利害的认识和认识水平不同,才错综复杂。中西文化之下对这些概念的不同认识,也源自这两组矛盾对立。

人之为人,在于人为万物之灵。

有灵,必求解:于人生、苦乐、来去,或者存在,凡此种种。

就人生苦乐,很多人以财富为解;高端些的以知识为解。此处的知识包含科学。财富、知识可以养形而下之体,可以满足物欲而生口体之乐,但是无以养形而上之灵,对精神的苦和迷茫苍白无力。

终极之解,西方人以为在遵从神意;中国人以为在了悟真知。

西方文化的教导是强者正义下愚民的假仁商谋,在于行霸道至剥夺弱者形而上的思想自由:人之精神也要沦为奴隶而作不得自己的主,追随化身为神的强者就是无解之解。

中国文化的教导充满自由和革命精神。真知,即儒学的理、道家的道、释家的般若智慧、西哲所爱之智慧。求真知不在向外求知识,在反求诸己、自强不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可由神佛、圣人、权威来启发引导,但不劳他们约束。反而人人皆可成佛化圣。

灵本性自由。智慧是灵之相,亦以自由为本。自由、灵、智慧,不受规则束缚,以自主为前提,无畏方能自主。

故,人之为人,在于以智慧养形而上之灵,藉由反求诸己、自强不息,须催促着生活的脚步,热望着未来,不断否定、超越自我而得真知:人生、苦乐、来去、存在、真、善、美之解。倘不能如此,便是自由、灵、智慧之光的泯灭,人不复为人。

人类历史是自由、灵、智慧的实现。

中国先人对之有最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精神与之最为契合。

发布于 2024-04-16 20:02・IP 属地北京
李可-专利咨询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