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真的理解现在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吗?
第一点:我发现老一辈的人并不能真正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怎么总有人还在说脱不下长衫,不要眼高手低,难道还没有发现对于现在的就业形势年轻人真的有那么多选择的权利吗?...
- 0 个点赞 👍被用户删除的答案
查看全文>>
淮山楼 - 219 个点赞 👍
我是非常理解的,回来了几趟以后深刻的感受到如今大部分投资消费其实都是上层卖给上层,大生意背后都是充足的赵量,普通人甚至连曾经可以量产吠舍的互联网和高端制造业都已经很难做了。回去我说创业招人给博士开50个一年都被人说sb…
这个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绝望,当年你还可以觉得是你没有路子,你找不到信息,你可以找,可以碰机遇,现在信息流动很发达,有路子很快大家都知道,于是就都没有路子
甚至我们那年代各阶层皆宜,出路比较稳,堪比跨版本常青树的选择:润美读博,门也在逐渐关上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男稻女昌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我要是魂穿刚毕业女大,我也开直播接线下单
发布于 2024-04-18 06:38・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真知棒 - 125 个点赞 👍
不要说老一辈,就是年轻人都是何不食肉糜
在资本市场上经常有一类所谓的“爱国人士”,天天鼓吹中国制造业极其牛逼,中国制造业无敌,中国经济一定会超级好,RMB汇率会持续升值
但是实际上问他们,为什么中国制造业无敌,他们千篇一律的回答是,因为中国人卷,只有中国人愿意卷。
我问,那么你觉得中国人这么卷是好事咯?他们会回答,这是中国国家之幸事,中国的竞争力
昨天跟人争论这个我没想好怎么反驳,但是直觉觉得不对,今天想到了
既然中国制造业那么无敌,那么牛逼,为什么利润率低得可怜,甚至还有那么多企业要靠出口退税才能苟活,RMB汇率升一点就要倒闭?
既然中国制造业那么牛逼,为什么工人就不能学学欧洲,美国那样少工作几天,提提价?
你们说中国制造业牛逼不就相当于滴滴说我牛逼,全中国人都在我平台上打车一样么,滴滴一旦减少补贴,马上市占率一落千丈,合着你牛逼就是因为你一直补贴,一直卷,并没有什么核心壁垒。
你可以吹你能造5代机,你能造盾构机,你能造高铁,但是市场有多少,就算你能造5nm,全世界半导体市场都给了你,市场容量也就刚好抵消你房地产萎缩的部分不是么
我承认中国劳动力确实素质高,中国企业家也很牛逼,所以中国一定会出很多牛逼企业,但是企业做大做强以后企业家就要背负原罪这种文化就很不好
然后把底层劳动力往死里卷当成核心竞争力也是非常不好的文化,00后现在为什么不断整顿职场?这些所谓的爱国人士以为中国人一辈子要做牛做马给美国人打工才合理的想法真的是对的吗?
现在的经济问题在于怎么解决资产负债表问题,以及怎么突破科技封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剥削劳动力的其实根本不是资本,甚至民营资本大多数自身就是被剥削的,所以才会出现RMB稍微升值一下就干不下去了。
所以你怎么能指望这些人理解现在的就业环境呢?有些东西要发展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你想做最领先的国家,你就不能想着什么都做,就如同你想做首富就不能想着公司里的所有琐碎小事都自己来搞,嘴上说要促进内循环,实际上让大家都去送外卖,背房贷,咋循环嘛
发布于 2024-04-16 17:26・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伢儿毛拐类 - 64 个点赞 👍
事情不发生在老一辈的人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他们就永远理解不了。
他们中很多人的思想甚至还停留在包分配的年代,很多老一辈的人骨子里认为,只要考上大学,毕业后就一定能够坐办公室,就一定能够轻轻松松地月薪过万。
他们根本就理解不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以为找到一份工作就能够干一辈子。
他们根本就理解不了35岁以后,很大可能性就会被公司裁掉。
这些事情,你给他们解释大概率他们也明白不了。或者他们听之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是时代的代差和认知造成的,很难解释。
想要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最简单的就是让他们看到、感受到,他们才会明白就业形势的严峻。
最直接的就是他们的儿女失业在家一段时间,身边的亲友失业在家一段时间,身边的邻居失业在家一段时间。让他们亲眼看到,亲自感受到,他们自然就懂了。
有一些事情,单靠一张嘴去说,根本没有任何用。
就像我之前给我父母解释,我们程序员这个行业35岁很容易就被裁员,裁员以后可能就找不到工作,就只能转行一样。
我父母根本理解不了,他们就是觉得你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一干就能够干一辈子,公司不应该辞退你。
当初,我换工作的时候,他们也理解不了,认为我找到一份工作,就应该一直干下去,干嘛换来换去。
我也不给他们解释了,直到我工作越换工资越高、公司越好,他们也就懂了,他们也不再问我换工作的事情了。
我还让母亲带着孩子来北京,去我们公司看看,看看我们的职场,感受我们的工作氛围,也感受一下996的工作节奏。
她自己亲自看到以后,感受到以后,也就不用我再给她解释我平时工作有多忙了。
下地铁了,就到这吧!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编辑于 2024-04-15 10:5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爱笑的王阿哥 - 46 个点赞 👍
每一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时代里。
老人无法理解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现状,就像年轻人无法理解老年人当年的境遇一样。
一辈子待在传统农村的老人无法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不工作不追求社会地位,天天只想着玩。
已经功成名就的老年人,比如董明珠们,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先苦后甜。
年轻人同样无法理解老年人对社会地位的执着,对受人尊敬迷信,对儿孙满堂的执念。
在大多数老一辈人的心里,只有工作,才能找到人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只有在工作中,人才能获得资源,获得社会地位。最好的工作,永远都是体制内。
因为在他们的时代,单位决定了一切,决定人们的生老病死,决定人们的资源地位和荣誉。
而现在是工业时代,是互联网时代,这个社会和三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了。
期望老年人明白和理解现在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和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就像要求秦始皇理解民主自由一样可笑。
发布于 2024-04-16 16:5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体制老司机 - 27 个点赞 👍
自信点,按我国平均寿命算,别说老一辈(父辈),就是再老一辈(爷辈)都没经历过大萧条。
他们根据自身经验认为现在日子比他们那个时候好多了,但他们无法理解“父辈终点可能只是孩子起点”这件事。
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甭管有没有血缘关系。
发布于 2024-04-17 11:5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陆仁贾 - 16 个点赞 👍
上次在深圳福田劳动仲裁委员会门口等仲裁开庭,后面摆了一些花,有两个退休的差不多50、60岁的两口子在拍照,我就说我帮你们拍一下,然后就拍了,拍完了他问了我一句,"你来这干嘛,等人吗",我说“我要仲裁我公司,等开庭”,然后就把脸一沉迅速离开,仿佛我是个坏人,嘻嘻
没有高考,年轻就是闹wenge,上山下乡,你指望他们能理解“经济周期”四个字,哥们,到底是谁蠢
人之初性本善,我呸
编辑于 2024-04-17 11:1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万圣怪杰 - 10 个点赞 👍
不理解,思维还停留在很多年前。
举个例子,我儿子6个月后,老婆要上班,我爸妈有个店面,做点小生意,早上不肯在家帮忙看一下小孩。一定要我老婆把孩子绑在胸前带去公司打卡,然后把孩子送去店里给他们带。还时常说风凉话“公司上班非常轻松的,有小孩的话公司会很宽容,晚去一两小时,提前一两小时下班都可以。”
晚上6点多下班到家,她就开始讽刺“哪有上班上过6点的,5点就下班了。”跟她说没这么早,她就说“那一定是你们做的是垃圾工作,公务员5点不到就下班。你们为什么就不做公务员?”
至今仍然不信房价跌了,还在做房价暴涨,几年翻倍的美梦。
发布于 2024-04-17 11:2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娘子辛苦了 - 7 个点赞 👍
逐渐理解吧。
拿我父母来说,他们逐渐理解这个,应该是从周围亲戚家孩子大量蹲考,以及他们自己的体制内奖金开始削减开始的。
在此之前,网上的声音和我的议论都带不来实感,人大部分都是这样,只有自己能够实实在在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触动到心灵。
发布于 2024-04-18 08:07・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刺客喵喵 - 6 个点赞 👍
分人,场景是某一线城市
我爸是做物料运输生意的,过去这几年一堆工程款收不回来,天天打官司讨钱,那相关法律条文都背的滚瓜烂熟了。按他的说法,这几年是他做生意以来经济最烂的几年。
我妈在一家新加坡公司做hr,2020年退休。按她的说法,学历越高越好,男人一定要读博士,女人要找个有钱人嫁了。找工作面试不就是聊聊天吗,态度好,顺从就行。很多美国学校都不行,因为qs排名不高。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现在,我都觉得hr多少沾点那个。
还有一类,零几年就下岗了,靠着另一半的工资过活,另一半一般是体制内的。天天喝茶打麻将,这世界发生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变化,一概不知。
发布于 2024-04-17 21:43・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6 个点赞 👍
我觉得老一辈是哪一辈可能得分一分。
一类是70年代中及以前的老一辈。如果和他们讲当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我个人的感受是:他们确实很难理解,当然他们认同现在的经济环境没之前好了,失业看起来也确实很多,但,也是很难理解。
我个人的感受,主要原因包括:
①他们觉得自己那时候找工作也难,毕业了也是要么进体制,要么自谋生路。体制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要么有点儿关系,要么就得学历高。可那个年代高中都很难考,更别说大学了,所以那个年代凭本事进体制的,现在也是优秀的人,工作不会特别难找;而那些靠关系进体制的,现在也能通过关系打点一份工作,公务员事业编需要统考不好进,烟草石油石化电信移动之类的总有地方吧?!所以,现在不好找工作的人得类比于之前没进体制的那批,而他们那个年代如果没进体制,那也就几条路,大多数也只能进厂、搬砖、开的士、蹬三轮、做服务员…当时的外企、民企还没有现在多。
②他们觉得他们也经历过失业的时候,他们经历过下岗潮。他们中很多人在下岗后就再也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了…于是,他们为了生存什么活都得干,所以自然地,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就不能送外卖快递?做保安保洁?进厂或搬砖?先生存再发展啊?
③提到“你们那时候房价不高啊!”,他们就更有话聊了:“在以前,工资也低啊!几十,一百多工资,对应大百、过千的房价,压力也不小啊!那时候万元户都是很牛的存在了。”如果继续说“那你们有父母的老房子住嘛。”他们也会说“没出去打工确实不知道那些在外打工的人怎么熬的,但肯定不会是刚出去就赚很多钱,要靠时间慢慢攒啊。”总之,他们的想法就是“刚毕业要求不用高,随着时间增长,面包会有的。”
④针对题主描述的空窗期问题,他们就更不能理解了:“谁会工作后除了生娃生病没事儿休息不工作?我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的吧”临了还给我补了一句:“吃空饷的除外,但是吃空饷的都是有背景的,现在你有背景,照样不难啊!”
所以,由于这个年代的人是真的吃过苦,也经历过下岗,大多数人也许会觉得:题主说工作在挑人?明明是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3000的工作不干,加班多的工作不干,岗位差的工作不干…
一类是70年代末、80年代的老一辈(我属于这一辈)。如果和他们讲当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我个人的感受是:应该能理解。毕竟自己人到中年,就正经历着这种艰难时刻,所以也会理解到年轻一代更惨。
发布于 2024-04-13 01: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进击的小桃 - 5 个点赞 👍
不理解!他们对现在的世界理解太片面,或者说停留在原来的思想!就像我们的孩子跳跃性,我们理解不了一样!原来社会,一切很规矩,现在呢?谁讲规矩谁死的快,完全是两个世界了,所以,我们只尊重他们关于家庭生活,健康的建议,其他的要有自己决定!
发布于 2024-04-14 21:4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九条命 - 4 个点赞 👍
别说老一辈不理解,其实很多在校的00后和刚踏上社会的毕业生也还没深刻理解去化债务的大周期里我们现在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还以为万八千的月薪满地都是。不知道今年找工作很难。
今年找工作不是你感觉难,而是真的特别难。一般都会遇到这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另一方面是好的企业根本招不到合适的人。
今年的企业都想用极低的工资来招纳高素质的人才,很多企业中高层放在现在根本简历都过不了筛,缺对候选人各种要求。另外环境不好大家会趋于保守,明明跨界人选可以带来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经验,让企业有更多创新,但部门找人时却偏好那些来了就能立刻上手,最好之前做的是一模一样工作的候选人,这种招人标准却在目前的市场大行其道。
现在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只有正在找工作的人才能明白,我们只是想要一份稳定、能保障起码生存的工作罢了。
知道为什么现在就业越来越难了吗?
现在的就业问题越来越难,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埋下的地雷现在引爆了。
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拿教育,房地产,对外贸易为例。
首先是教育,这几十年的教育中,不断地宣扬读书改变命运的论调,不断地贬低劳动工人的言论,
即便别人体力劳动月薪上万也比不上人白领坐办公室工资五千,宣传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代价就是白领岗位有限。
然后一群人去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并不是这些岗位有多好,而是你们从小就接受了这种畸形扭曲的价值观。
当我们教育系统里面就开始培育畸形扭曲的价值观的时候,经济发展上已经就有一点隐患了,
当读书改变命运这样的论调喧嚣甚上,成为主流的时候,你们所有人就被裹挟其中,成为时代洪流的牺牲品了。
宣扬读书宿命论,让教育行业蒸蒸日上,你们的父母将钱花在这上面,短时间内就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和资金回笼,
而你们父母的血汗钱就成为了他们用来扩招发展投资的资金,成为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数据上面的指标。
教育行业的规模愈来愈大,不断地提供就业和经济。
一旦这个行业的岗位供给不足,没法让接受了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提供体面岗位,就等于暴雷,让所有的人都不舒服。
于是产生了官方所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学孔乙己,要脱下长衫用汗水干活,日子才会越来越甜。
说到底,就是要你们为读书宿命论的结果买单。当年骗你们交钱去上学,让你们父母几十年的血汗钱供出一张高学历文凭证书和骄傲的文人风骨,让你们去卷办公室岗位。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又让你们脱去学历的长衫,让你们从事低端的劳动工作,这是让你们像块砖一样随意丢弃,把你们当猴耍。
去年,我国的退休人口是2600万,而适龄进入社会的人口是1650万,社会劳动力的数量,净减少了1000万左右,再加上去年的GDP是增长了5.2%,差不多会新增780万个岗位,加起来实际上就增加了近2000万个岗位的需求,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总是抱怨找不到工作呢?
也就在几天前啊,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当时是家里的下水道堵了,我就请了一个师傅来疏通,那师傅30来岁,手脚非常麻利,5分钟就搞定了,然后呢,收费是98元,我就说怎么这么贵呀,他就说这是市场价。那师傅还说,现在啊,这些体力活的收费都很高,他弟弟就在深圳贴瓷砖,基本呢,也是七八百块一天,客户如果出500块钱,他一般都不接单,那一个月的收入比深圳不少的白领还要高。
一边是大学生找不着工作,一边是这种基础服务类的岗位工资暴涨,所有价格波动的背后,本质上都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去年退休的2600万人,大学生的占比非常低,所以能释放出来的岗位,天然就不适合大学生去做,那新增的GDP带来的780万个就业岗位里面,适合大学生做的最多也就500万不到。所以事实上的局面是11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要哄抢着500万的工作岗位,那必然就是供大于求,最后只有那些愿意接受低配的大学生才能最终找到工作。原来呢,那些基础服务类的岗位,却是500多万的求职者面对着接近3000万个工作岗位,1:6,那是严重的供不应求。
工作当然就可以随便挑,哪家工资高就去哪家,一不顺心就辞职,反正也不愁没活干。事实上啊,这几年你看看搞装修的、做家政的、水电工人,他们的收入都是一直在上涨的,不信你可以去打听一下。
所以为什么这两年孔乙己文学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论?老一辈劝年轻人要脱去长衫,年轻人却说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就是因为市场的这种结构性错配带来的矛盾吧。
但就是你们脱下了学历的长衫又能怎么样呢?
指望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赚够安居乐业的一套房和生活费吗?十多年兴盛蓬勃发展的房地产,是你们脱下学历长衫,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劳动就能奢想的吗?
明明已经价格离谱的房子,居然还能连连上涨,这个明显是有人在做幕后推手。这个推手实际上就是地方。地方财政全靠卖土地去换钱,捆绑了教育资格与落户资格,又逼得人们不得不买,然后推动经济发展,这种诡异的财政模式也就导致房价不可以跌。
因为一旦房价下降,会影响到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下降会导致地方财政破产。
这本身就不是一条可以持续运作的道路,过高的房价与教育成本,成为当代人挥之不去的阴霾,,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不买,生育率,结婚率越来越难看。
依赖人口的房地产自然只能开始走向衰退。
当人口生育率,结婚率都走低的时候,你还怎么指望教育行业,房地产扩招发展投资保障就业?
就业形势自然会变得很艰难。
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送礼绝学和社会潜规则。累计为3000+人解答过人际、送礼、职场等难题。私人号:LSLS228228。添加即送:《职场升迁秘籍+送礼绝学》《人性天书72卷》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号【围城生存法则】,关注我,学会为人处事,看透人情世故,提前三十年改变命运。点赞和关注让你今年暴富 ~
发布于 2024-04-18 15:46・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围城生存法则 - 4 个点赞 👍
不是老一辈不理解你,是你不理解老一辈。
如果是我爹那辈(60-70后),小时候白面馒头都吃不上,有机会读大学的人寥寥无几,进富士康打螺丝都人满为患,好不容易商场找了个柜台工作结果赶上下岗,好在00年后经济有些起色才混到月薪2-3k。
如果是我这辈(80-90),我90年的(比你们00后早0.5辈吧),大学毕业的时候比亚迪还是个起薪3k的烂厂,菊花给6k但要求专业相关,国企央企牌子大但招人很少、钱也不多,互联网还没有完全起来,只有外企是公认的好去处,宝洁一个卖牙膏洗发水的能在985掐尖招人。老夫当年985毕业,在深圳只找到一个5个人的小公司,挣那点钱也只能住城中村or隔断间。
我不否认现在的就业环境,比前两年互联网大厂疯狂招人的时代要差很多,但你要是和十几年前or上个世纪比,你这算不上啥。
你跟白面馒头都吃不上的人,讲你一周只能吃两顿肉,你让他怎么理解你。
发布于 2024-04-18 19:1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第三个号了已经 - 3 个点赞 👍
怎么理解,现在是资产负债表性的衰退,除了美国大萧条,日本失落的30年等等,其他也没发生过啊
就业是和经济挂钩的,这几年大家都说房地产不行了,其实真实原因是杠杆已经拉满了,除了中央之外,居民和地方已经没有杠杆空间了,中央正在为地方出清,居民部门消费力减弱,地方也减少开支,产出的商品由于国际形式,出口也减少了,造成了现在过剩危机
那下一步肯定就是减产啊,原来的商品不说是不是低价,出厂价其实已经打过几轮了,没有多少降价空间,但凡多个五个点空间,马上有其他品牌打入(大部分产品其实没有护城河),一旦减产,需要的人也就减少,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马上又有1000多万的高材生进入就业市场,耗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不干,有的是人干,造成无限内卷,很多岗位其实没有过多要求,干完就行,现在却要表现出花来,造成全民内耗
还有个问题其实是工会(工会现在是有,但不代表工人利益),现在极致压榨工人(有社保基数上涨因素,税太重),本来有更多岗位也被卷消失了
这就是时代的一粒灰,从现在形式来看,会持续很多年
编辑于 2024-04-17 08:0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D . X - 3 个点赞 👍
我父母是认识不了一点
他们认为不管是什么工作,先干着就行,后面工资就会高了
他们以为我一本很值钱,殊不知这时代一本学生遍地走好吧
研究生都一堆了,至少大城市是这样
在三线四线十八线小县城或许研究生值点钱,可这样的小县城开不出让研究生满意的工资啊
大城市人满为患,小县城发展有限
现在就两条路不是那么泥泞
一个是卷学历卷能力进大企业打工
一个是考个经济好一点的地方公务员或者事业编
其它路要么不好走,走出来的均是凤毛麟角
要么死路一条
要说回来
父母那个年代绝对比我们艰苦
关键是每个人都艰苦。就极少数读过书的人走在时代的前列
所以他们觉得读书很厉害
因为他们的同龄人里
有所成就的几乎都是读过书的
而我的同龄人中
不读书才会成为另类,少数
考个本科在当今的世界不稀奇
考个研究生也不稀奇
甚至读个博士也不是那么稀奇
读书的价值在降低
这是毫无疑问的
发布于 2024-04-17 20:5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麻薯今天不熬夜 - 3 个点赞 👍
老一辈的人咋会不懂呢?我父母那辈也经历过国企下岗潮的好吧?
我们家是在东北,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市里面有很多全国著名的企业。炼油厂,化工厂,化机厂,化肥厂,造船厂,钢管厂......
父母都是接班进入工厂的。在他们的认知里工厂真的是铁饭碗,因为爷奶那辈子就是在厂子里退休的。
那会儿流行一个词,叫做“买断工龄”。计算到退休有几年,给你一笔钱。我记得总共每个人也就 2- 3 万吧。那会儿父母还不到四十岁。遇到下岗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只能自谋出路。
那会儿流行一个词,叫做“买断工龄”。计算到退休有几年,给你一笔钱。我记得总共每个人也就 2-3 万吧。那会儿父母还不到四十岁。遇到下岗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只能自谋出路。
父亲在工厂是开车的,所以自己干起了出租车。是那种黄色的小面包,叫做“大发”。这个出租车成为我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照顾我学习,也没出去找工作。
没经历过生活,永远改变不了你的观念。
就比如在这次我媳妇裁员前,丈母娘经常说“别乱花钱,要攒些钱,以备不时之需。”可是我媳妇听不进去,认为是她妈
查看全文>>
万万 - 2 个点赞 👍
曾经我也纠结于为什么父母/配偶,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工作或者生活上的困难呢。
后来我放弃了,我发现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进一步的发现,这是弱者心理。
这是大家普遍都有的心理,作为人类,我们活着就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这是我们刚性需求之一。
可惜很难。
大部分父母无法理解孩子的困难,就像大部分父母自己这辈子就混的不咋地。
发布于 2024-04-17 17:0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西西瘦 - 1 个点赞 👍
不能!
因为很多当年的成功是因为,社会高速发展的结果!
而经济人口双下行,三代口袋空空的当代,很多已经不可复制当年了。
但是他们是成功者,觉得是因为自己对当年社会的见解成功的,如果复刻给下一代,
在加上个人当年看到的成功案例,就能大成功。
所有他们不但不了解,还沉浸在当年中,喜欢怀念就是真实写照。
而新一代人特别是80后开始的部分人是绝对不会怀念想过去的,后面90.00.10更多,
因为他们的童年没有任何美好,进入社会后,也跟学校和长辈说得不一样,除了疯狂卷外,
就是踩别人来获得安慰和快乐,这就是内卷的实质!
发布于 2024-04-12 16:0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超时空管理委员会 - 1 个点赞 👍
理解不了,我姥姥问我,国家每年给他们的退休金涨5%,给我们年轻人涨多少。
恩,我在私企。
我就跟她说,私企工资是老板说了算的啊,升职加薪政府说了不算,老板说了算。
她接着,那国家就不给你们涨?
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就没接触过市场经济,我怎么给她讲呢,没办法的。
发布于 2024-04-18 14:4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王大发 - 1 个点赞 👍
一直说年轻人脱不下长衫的那些老年人是了解的,不过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已,毕竟时代的车轮还没有碾压到他们的身上,足够的储备也让其可以悠哉游哉的说说风凉话,批评一下年轻人嘛,自己做个靶子,吸引下年轻人的火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了发泄口,就不至于对背后的“残酷月光“愈发不满。
至于说很多企事业单位退下来的老人,他们不太能理解,也正常。毕竟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他们一直是有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稳定工作,相对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也让他们对外界的风云变幻毫不关心。
与其说年轻人是温室的花朵,倒不如说自己是桃花源中的一员。
雷打不动的日常事务,旱涝保收的薪水,对了,还有福利房以及可报销的医疗费用,这确实是很难理解年轻人了。
再加上他们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一步步看着时代逐渐走向吃饱穿暖,同样薪资的递进也会让其忽略很多现存的情况。
至于本身还在农耕的老人,对外界信息的了解程度及渠道有限,大多数人真的不知道现有的就业环境,即使通过现在的短视频渠道看到,也会以为那是某些坏分子在胡乱传播谣言。因为他们的辛苦仿佛就是与生俱来的,从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殊待遇,一味地吃苦让他们误以为艰难的环境是因为不吃苦造成的。
所以他们困惑不解,而我们这种身处时代漩涡快要渴死的鱼,又该怎么去解释呢?
发布于 2024-04-18 11: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杨小叔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松户Blackcat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狐狸爱上狼 - 0 个点赞 👍
我觉得他们不理解吧。
由于他们一直处于上升周期中,哪怕最近几年经济不好,对于已经退休,或者临近退休的他们,影像也不是很大。老一辈总有一种特殊的乐观,总认为日子会越来越好,科技会大爆发,AI智能会代替人类,核聚变会带来无尽的能源。总之,通过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一切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编辑于 2024-04-18 09:24・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传递一种声音 - 0 个点赞 👍
老一辈的人可能对现在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不完全理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技术进步、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都对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老一辈的人可能通过一些途径来了解现在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例如与年轻人交流、关注新闻和媒体报道、参与社区活动等等。他们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对现在的就业环境和形势做出一些推测和判断。
虽然老一辈的人可能对现在的就业环境和形势存在一些误解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仍然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年轻人也可以通过与老一辈的人交流和沟通,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在的就业挑战。
总之,理解和应对现在的就业环境和形势需要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包括老一辈的经验和年轻人的新知识。通过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创造更好的未来。
发布于 2024-04-18 14:2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医职有你 - 0 个点赞 👍
当前的就业形势确实很难,不过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就业机会也多。
老一辈(主要指70-90年代上班的人)那个时代,说白了就业机会并不多,大多数农村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幸勤劳作,体会不到所谓的就业环境。而另一部分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等工作过的人,他们的工作又非常稳定,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比起农村人来说生活水平高的不止一点点,他们生活稳定也体会不到就业环境;老一辈真正体会到就业环境的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务工人员、国企下岗人员,这类人员是那个年代最辛苦、奉献最多的群体。
发布于 2024-04-18 16:0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不能,他们认为的当下是:生产力发展(本质)=社会大进步=经济超前发展=社会福利富足=不被剥削=大同社会=乌托邦的前兆。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比如现在老人去打个工,996,然后廉价的工资,疯狂吐槽又累又没时间又没钱,当年包吃包住,下午四点骑着大永久出来做饭,而就是这样的996,只是大多数年轻的基本,他们甚至三四小时的通勤,会去就睡觉,连洗澡洗衣服的时间都要在上班考虑清楚,蜗居在一个小房间,过着比俘虏条约还糟糕的生活,苟延残喘,并以此为乐,觉得自己国家完全符合核心价值观。
来世还在种花家。
发布于 2024-04-18 22:32・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雾林与雨夜 - 81 个点赞 👍
老一辈看你是无病呻吟。
50后的爷爷辈,上小学经历过大饥荒,农村饿死人,城市吃不饱。
上中学经历过破四旧,搞武斗。
然后上山下乡,一个半大孩子,从家里赶出去,去睡大通铺,靠纯体力种地,不是累成狗那么简单,是真得流血流汗。
好不容易能回城的,没工作,没地方住,自己搭建违章建筑的小房子住。
出体力打零工。
好不容易有了工作,没干几年,就是物价闯关,一辈子的积蓄瞬间就不值钱了。
90年代工资追不上物价,当时一个月挣300元,猪肉5元一斤。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几年,开始大下岗,工资没地方拿了,自谋出路。
这批人已经40岁了。
整个社会经济低迷,一个城市都是下岗职工摆小摊,东西卖给谁?
你今天去送个外卖,开个滴滴,最差进厂打个螺丝,怎么也有几千元。
衣食无忧,睡空调房,吃肉还是不成问题的。
当年可是真饿死过人的。
你这点事也叫事?
日子好起来,是2001年入世以后慢慢好起来,汽车普及从2005年开始,大规模全民买车要2010年以后了。
为什么不愿意中国再折腾回以前闭关锁国的年代,因为眼里有光真是饿出来的。
我一直很担心这帮赢学家的孩子
从小没有经历过苦难,大学宿舍不开空调都能闹事。
真正遇到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严重倒退。
一夜之间就能从粉红赢学家,变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影响所有人的生活,
而搞赢学,意识形态,恰恰是打击经济发展。
真到了这帮孩子成为不稳定因素,被铁拳打击的时候,别人的生活也会被影响。
编辑于 2024-04-29 23:2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maomaobear - 66 个点赞 👍
老一辈的人其实更理解政治环境和风向,毕竟都是经历过的,老古话“不怕官只怕管”他们其实心里最清楚。
现在的z世代初生牛犊不怕虎,距离产生美,越和自己生活遥远的东西越喜欢美化和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对国有制和一大二公的迷恋,对海专精的崇拜,对全知全能的偶像的期待。
其实对老家伙们来说都是见过的。
老家伙之所以不喜欢变,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代已经变过了,比如胡锡进之流,他年轻的时候就是大锅饭还比较盛行的时候,如果不是后来变了,他这种人是出不了头的,更不可能职业生涯晚期靠着互联网再赚一波意外之财。他们这种人内心最拥护的就是改革开放和保护私有财产,他们不希望再变回以前的样子,经不起再变一次。
但是老家伙们表面上有时候会表现得喜欢以前的东西,那纯粹是老人怀念青春,和心里真的认同是两码事,他们会夸大以前一些优点,其实是在怀旧,不是真的要回到过去,但是小家伙听不懂,以为以前真的多公平公正多充满理想。
说回提问的就业,其实老家伙心里一直是一个观念,就是体制外是撞大运捞钱的,体制内是稳定过日子的,这种认知可以说几十年都没有错,体制内不是人精捞不到大钱,捞到了也不是你的,体制外不是人精也没法风光一辈子,赚钱的也就某几年,运势一过就再也没了。
所以老家伙一边崇拜谁家的儿子在体制外发财,一边崇拜谁在体制内稳定,不是矛盾,是见过。以前那个乱来的机遇时代,野路子发家的太多,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最后都要还出去,全身而退的有几个人呢。
编辑于 2024-04-20 22:5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道朗马泰尔 - 65 个点赞 👍
如果我们说老一辈,定义成50-60岁以上,不理解是正常的。
中国在过去70年里的变化是极其剧烈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变化。因为如果只是经济的变化绝对量,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地方经历过同样波动水平的变化,但是他们的变化某个程度上相对均匀的分布在70年里,或者说在东亚其它地方,20-30年算是一代人的观念,而中国,每10年就是一代人的观念。
不管是发展速度、社会变革、问题堆积、出生率崩盘,中国服务器基本上是东亚服务器的3倍速,把别的服务器的资料片都快速跑了一遍,这种推背感下,老玩家适应不了新版本才是正常的。
发布于 2024-04-17 08:56・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