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北邮硕士研究生,不堪副教授导师郑某(女)压榨,上传20页联名举报小作文引爆网络。这事昨晚上了微博热点,随后热度下降,估计校方公关给微博充值了,但在北邮人论坛上,依然是热点。
我在网上搜集了23页PDF完整版,放在下面链接了,速度保存!
PDF完整版(先双击屏幕)
点击观看:https://pan.quark.cn/s/b907c3253a54
更多大瓜合集:https://drive.uc.cn/s/c3d0f942541b4


作为毕业多年的北邮校友,必须为师弟师妹们点个赞。15名硕士研究生分别是22级12名,23级3名。22级12名硕士研究生,大概率这一级研究生都参与了这次举报,郑老师只是一个副教授,现在北邮副教授一届可以指导12名硕士研究生?真真叹为观止。能让这么多学生联合起来举报自己实属不易,郑老师不得人心可见一斑,而学生们的诉求也只是更换导师,保护他们直至毕业。


小作文结构清晰,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找找原文,或者加我私人微信,我把原文链接发到朋友圈。这里只想借郑副教授学术能力、以及学术之外师生关系,聊聊学术界的普遍情况。每个学术机构都有一些声名狼藉的导师,成为他们的学生是噩梦的开始,轻则抑郁延毕,重则退学自杀。每个机构都有一个黑名单或者避坑指南,大家对名单之内的导师敬而远之。我是09-12年在北邮读的研究生,初试分处于劣势,复试前一两周跑到北邮找调剂,只要是有招人名额的老师,都去探探口风丢个简历。找调剂的过程中,听说了不少这样的坑逼导师,但没听说过这位郑老师。而是查了郑老师的学术经历。90-96,青岛十九中96-00,青岛大学(校友名单上有同名),本科00-03,西电,硕士03-至今,北邮工作07-12,北邮博士,在职博?
郑老师的博士学位大概率是在职读的,这种学位的含金量,懂的都懂。

小作文也说郑老师学术能力堪忧,连一些基本的学术术语含义都不清楚。
按求学经历推测,郑老师目前46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大部分老师,在计算机通信这种快速发展的领域,早就跟不上时代了,走在前沿一线的,基本都是年轻的名校博士,比如OpenAI的Sora模型,两个主力都是毕业不久的斯坦福博士。如果真想做学术,或者学点前沿的东西,尽量找年轻一点的导师,那些名声很大年龄不小的带头人,早就不做科研了,成果基本都是团队里的年轻老师或在读博士做出来的。像郑老师这个年纪的副教授,早就在混日子了。混,也没有问题,反正95%以上的博士毕业后也做不了学术,更何况硕士,大家只为混一个文凭出去找分普通工作养家糊口。老师指导不了学生其实不要紧,放羊就行,造化看学生自己,是那块料,终究会跑出来,无非走点弯路。就怕那种又菜又管得多的老师,郑老师就是这种。不能提供有效指导,又要求学生必须做某个他们不熟悉的方向,双双拉扯撕逼,都不得安生。
我在网上搜集了23页PDF完整版,放在下面链接了,速度保存!
PDF完整版(先双击屏幕)
点击观看:https://pan.quark.cn/s/b907c3253a54
更多大瓜合集:https://drive.uc.cn/s/c3d0f942541b4


既然郑老师这么菜,放羊就好了,适当为学生提供点帮助,让他们顺利毕业,好聚好散不好吗?真放羊,郑老师就只能拿点基本工资,那点工资在北京不够生活的,郑老师是要通过压榨学生赚取不义之财,压榨的前提是服从,服从了才能压榨。这样的老师在北邮不少,其他理工院校也大把大把的。郑老师是怎么压榨学生的,小作文科研之外部分有提到。让学生取快递、开车接送朋友家人,半夜打车去给自己当代驾,陪女儿打乒乓球跑步,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做家务、去商场退货,网上抢购手机等不一而足。
最奇葩的是长期召集多名学生,早上7点去食堂购买包子跟鸡蛋(一人限购 4 个包子,两个食堂可购买 8 个包子,每次一般为32 个包子,20 个鸡蛋)。好奇郑老师家里有几口人,这篇小作文有个意外收获,让北邮食堂的包子一夜之间走红网络,很多网友表示要去打卡试吃。让学生做的私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看下面截图,活脱脱把学生当家奴。

郑老师让学生为女儿做事,重点提到两件,一是要求几位同学帮女儿期末考试作弊,二是派遣两位同学帮女儿做创新比赛。


创新比赛最终失败了,郑老师让两位同学道歉。写到这,要聊点有意思的了,你猜为什么两位北邮的研究生,帮助郑老师读初中的女儿,做创新比赛的项目失败了?郑老师只是一位北邮副教授,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屁都不算,郑老师女儿对手的父母或者爷奶,有可能是某位大教授或者院士,派过去做比赛的,可能是三位清华或者中科院的博士。北邮的小硕,怎么比得过人家的博士呢。还记得中山大学那位院士吧,派自己得意门生(当时是中大做研究员),帮助读高中的儿子写论文、做创新比赛,儿子依靠这些成果,通过自主招生进了中大医学院。院士儿子读本科期间,那位门生继续带着做创新比赛。至于把学生卖到企业赚钱,做学校项目,回收发给学生的劳务费,这些都是某些理工科老师的基操。


有人问这些学生为什么不通过正规渠道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都是中国人,就别装外宾了。正规渠道有用的话,郑老师怎么会变成这样,高校曝出这么多师生矛盾,为什么跳动的都是学生,有的学校一年连着跳好几个,而从未听过导师跳楼呢。郑老师这次肯定完了,毕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副教授,校方换不上搭上声誉保她,如果是位院士,比如中山大学那位,那就不好说了。最后说一下,我认识的北邮老师,绝大部分都是不错的,坑逼老师也不少,但哪个高校又没有这样的货色呢,曝光他们,让他们失去生存之所,才能为后来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求学环境。
我在网上搜集了23页PDF完整版,放在下面链接了,速度保存!
PDF完整版(先双击屏幕)
点击观看:https://pan.quark.cn/s/b907c3253a54
更多大瓜合集:https://drive.uc.cn/s/c3d0f942541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