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22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吧,幼崽两岁半,我和我老公还有他的朋友及家属一起吃饭。
那家店,我老公和老板特别熟。小孩子吃完饭,有点闹腾,老板就把自己摆在那儿的排球给我家孩子玩了。(有没有签名我忘了)
饭毕,散场的时候,我家孩子非要把那个排球带回家,不让带就一直哭。

连吃饭的其他人也说,不就是个球而已,带就带了。
店员不好做主,不做声。
我就在那儿等孩子哭,她的哭并不是一味地嚎,相反,会有停顿,试探性地看我这个“恶人”的表情态度。
而我就在这个期间给她讲道理,举例,像这样:
你特别喜欢的玩具,就那个小车车,如果你好朋友来了,说葡萄我好喜欢,我要带走,你会愿意吗?
这种时候,她多半会顺着你的思路往下走,表达自己不愿意的观点。
我说,
这个球球,就像你的小车车啊。你拿走,它的主人也会不开心的。
再顺着说,
如果你喜欢,就下次来了再玩好吗?
这种情况下,转移注意力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孩子容易在这种事情上混淆是非,在下次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还是会犯迷糊,因为上次遇到这种问题,并没有给她一个正确的信号。

像我的这种方式,传递给孩子两个信息:1.别人的东西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就带走;2.自己的物品别人也不可以因为其他理由就随便拿走。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
后来,孩子的好朋友没有经过孩子同意就去拿她手里的仙女棒的时候,孩子也会以小主人的身份去握紧仙女棒不被拿走,在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进步。
(因为之前她俩的相处方式是,她好朋友喜欢她的东西会直接从手里拿走,孩子会放任,似乎不会维护,之后只能找我告状)

所以,遇见孩子哭闹以达成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直接就事论事讲观点才应该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当然,需要注意时间点以及方式方法。
当然,不合理要求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以家长的主观意识判断是否合理其实也并不合理。
孩子和家长都是需要一点一点进步的。
以上。 @知乎亲子
编辑于 2024-04-11 10:46・IP 属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