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帕金森,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大学里生理课的期末考考到了,要罗列一些它的表现,当时啥都不记得,只记得一个静止性震颤。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还是老师大发慈悲捞捞,刚刚好过了合格线,劫后余生。

帕金森病(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PD的发病率又有着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特点。我国大约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490万(全球约870万),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就要引起重视
由于帕金森病起病的隐匿性,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仅有26%,因此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机。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
帕金森病主要有四种症状,即医生常说的运动症状:
抖。患者总是颤抖,手、腿不自觉地抖动,但头部抖动很少见。抖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行走或安静的时候出现抖动,拿东西或活动的时候反而减轻。
慢。动作反应变慢,走路摆臂减少,穿衣系扣子不灵活,面部表情变僵硬,说话时的语速变慢。
僵。肌肉很僵硬不自然,类似头部前倾、躯干俯屈等。
倒。患者的姿势和平衡能力下降,走路的步伐变小了,感觉是拖着腿走路,坐卧起立等姿势变化时也更加困难了,这个现象往往是疾病中晚期出现,早期甚少发生。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中,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最大的是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产生该症状群的主要原因是肌张力增高,合理规范地使用抗帕金森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该症状主要出现在安静状态下,而在相应肢体活动后静止性震颤消失,因而对日常生活运动影响较小。但静止性震颤影响个人形象,尤其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对患者自身造成心理负担,引起患者心理障碍,产生心理恐惧,因而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静止性震颤可以通过合理规范的药物治疗缓解,也可以通过手或下肢的运动,如手拿握力器、核桃及串珠等活动,有效避免静止性震颤的出现。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式较多,如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患者应该定时定量服药,不能漏服或停药。但是帕金森病的任何治疗都只能控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不能实现痊愈或根治。
因此预防帕金森就格外重要。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相关研究发现,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帕金森病,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当午睡,精神饱满,脑部中枢神经自然处于良好的状态,可以预防帕金森病“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