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回答

波音工程师举报 777 、 787 客机存在制造缺陷,美联邦航空局表示「正在进行调查」,如何看待此事?

搜狐新闻
3个点赞 👍

因为长期的“去工业化”,已经让美国工业生产面临严重的危机。

比如美国的军工工业相比于满头白发的F35生产线工人,以及经常无法按期交工的海军造船厂,美国陆军的生产可能是最惨的,由于缺少技术工人和成本居高不下,美国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在国内生产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这些重装备的能力,他们甚至连坦克生产线都没有了,只有一条翻新改装线。

这也是为什么棒子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这些年卖的这么火的原因,因为买军火是一个选边站队的过程,现在整个美帝阵营中能够大量生产重型地面装备的只有三家,德国、法国、韩国,相比于来一个客户宰一个客户的法国军工界,以及质量很好价格也很高的德国军工界,棒子的产品算是经济实惠,价格公道的,对于囊中羞涩,又想和美帝套近乎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尽管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回顾过去总是能够总结经验,经验和逻辑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源头。

我们回顾过去也许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将来。

由于所有的资产阶级都悬浮于企业之外,所以在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中就逐渐催生出职业经理人的制度。

在最早期的盎格鲁萨克逊的资本主义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是通过裙带或者门客关系产生的,通过股东们的介绍进入企业,他们大部分是精英阶层中的年轻子弟,少部分是由中产阶级出身的秘书、办事员或家庭教师、跟班等。

这些人往往对实际业务了解有限,同时从事经理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为这份职业只是他们远大人生中的一个小驿站,他们也许是为了积累一下商业的经验,或者一时手头紧需要点薪水,最终他们的人生理想状态是一个“不靠工资生活的绅士”(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财务自由)。

在早期这种管理大概没有问题,一方面因为早期企业的管理问题往往很简单,所以各种事情的决策往往比较容易,由于普通民众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教育,相对于目不识丁的普通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青年即便不懂得业务,管理企业也比一个文盲强。

另一方面,企业的层级非常少,高层经理往往直接和工头和代理对话,不需要一个庞大的企业科层机构。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是因为市场的日益饱和,企业的竞争加剧,为了控制成本管理日益精细,企业管理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同时随着企业科层制管理的日益复杂,就需要一个数量可观的企业中层,而精英阶级的青年人是不可能屈尊降贵去接受这种职位的,这样就在日益庞大的企业中形成一个中空地带,在19世纪中叶随着记起铁路相撞的事故之后,在当时最复杂庞大的企业——铁路公司内部开始建立起有严格体制的科层制管理机构。

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官僚队伍的崛起,企业的高层经理往往是由中层逐步根据工作业绩和年功晋升上来的,他们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精通管理,逐渐取代了有过去又裙带和门客关系进入的高层经理们。

但是即便是经过选拔的企业官僚也不一定在激烈和日益饱和的市场中让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水平满足股东们的心理期望值。

但是对企业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甚了解的股东们为了提高收益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更换高层经理。这样企业高层经理们的位置就变得不稳固起来,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经理们开始竭尽全力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给股东们更高的分红。

如果运气够好的话,也许危机意识可以激发出更高的创造力,让他们想到一些更高的点子让企业增加盈利,过更多的时候,他们必须通过牺牲长期的利益来满足短期的利益需求。

比如在现代英美企业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削减研发经费,这样企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快速提高,但是削减了研发经费,那么企业在未来就无法退出更好的产品,最后就会被市场竞争淘汰,不过作为职业经理人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位置能够做多长时间,如果你明年就有可能炒掉,那么谁还关心五年和十年后的例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衰败,这家由爱迪生和特斯拉缔造的企业曾经是世界制造业中最伟大的公司之一,直到在上个世纪80年的迎来了一个叫韦尔奇的掌门人,这个人通过砍掉各种研发项目节约了大量的经费,然后将这些钱作为红利派发给股东们,让他赢得了董事会的欢心,在他掌握通用电气的年代里,这家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在所有的方面的研发经费都大量萎缩,除了燃气轮机——因为这方面的很多经费是作为国防承包商由政府支付的。

不过到了90年代,光靠缩减研发经费已经不足提供新的红利,于是他迅速将企业经营中心从制造业转向金融和房地产,靠着当时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他再次押对宝了。

然后他又将钱投入石油行业,毕竟依靠“家里有矿”的方式赚取比高复杂的制造业更容易。

靠这些方式,韦尔奇维持了常年两位数的股东红利,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CEO。

但是等他的继任者接手的时候,整个企业已经被彻底榨干,不得不靠发行债券来维持股东高分红,同时财务作假来转移债务,维持账面盈利,保持金融市场的信心——这种方式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这家公司临近死掉的二十年中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同样波音公司也是这么完蛋的,因为职业经理人为了保持短期的高受益,不得不不断推后新飞机的开发工作,通过不断在一款60多年前的老飞机上打补丁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盈利,连补丁的质量都无法保证,在把这些补丁外包给一个善于创造传奇的国家之后,灾祸终于彻底无法控制了。

印度的飞机一般都是交给国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维护大修。这家公司拥有这一项“强大”的飞机修理技能,30年来,经过这家公司大修过的飞机,9成都难逃坠毁的命运,可谓是印度的“寡妇制造厂”。

发布于 2024-04-12 12:46・IP 属地新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邓德全说书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