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回答

官有制除了私有制的所有弊端外,还存在巨额亏空腐败,是最坏的私有制,为什么公有制很容易和平演变为官有制?

剑云拨雾
2个点赞 👍

我认为主要还是小家庭解体得不够完全的问题。一方面,这导致官员难以真正做到一心为公,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小家庭的利益,甚至最终蜕变为走资派。另一方面,这导致群众中小生产者的思想因为作为私有制产物的家庭的存在不能真正消除,进而影响两种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巩固,同时也给走资派可以利用的机会,特别是集体所有制,小家庭解体得不够完全影响了集体所有制的上层建筑的完善,进而造成分田单干的威胁始终存在。总而言之,就是小家庭的存在导致干群不能完全做到心往一处想,共同建设公有制。

另外,从您问题中提到的巨额亏空来看,公有制能和平演变为官有制,还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仍然存在,但有关妥善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问题的理论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如何正确对待盈亏的问题和利润率的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前者体现在毛时代强调群众需要的产品,即使亏损,也要大力生产;群众不需要的产品,即使盈利多也不能大量生产。但是,这没有阐明为什么会出现群众的需要和盈亏情况矛盾的现象。加上计划经济理论相对落后(特别是如何区分《资本论》中论述经济的普遍规律和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还有为批判资本主义而提出的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资本论》指导计划经济建设实践。这在价值规律、社会总产品划分规律、再生产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和两大部类平衡理论在计划经济中的应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除此以外,还包括有关了解和预测需求的理论,因为这涉及到如何运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供需的异己力量及其消灭的理论),尤其是在运用量化方法方面因为历史过短而很不完善(提出这一点,并不否认计划经济理论中应用数学方法的的已有成果,例如把投入产出法和运筹学理论引入计划经济),导致一方面难以真正制定能够妥善处理盈利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关系,并尽可能减少需要规定亏损生产的情况,保障全部或者大部分企业能盈利,妥善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实现国家和集体的内部积累的科学的计划;另一方面干部群众对下达的计划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制定计划,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指标,以及在下达的计划中规定具体的亏损或者盈利指标的真正原因,还有为什么按计划生产经济就能发展,不按计划生产经济就会受到破坏,进而影响了妥善处理群众的需要和盈利之间的关系(从当时的文献中有的工厂不理解为什么上级要下达亏损生产的指令可以看出)。这也导致当时无法区分因为执行计划而导致的合理亏损(例如“造船再贵,货币并没有外流,无非是钱从左袋装进了右袋,肉烂在锅里”所体现的因为自力更生,建设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造成的暂时亏损)和挥霍浪费,化公为私破坏公有制以及利润挂帅思想的干扰导致的生产受到破坏、产值下降、由盈转亏、积累下降,就算后者真的发生了也只能从路线角度进行宏观说明,而不能根据科学的理论,像解剖麻雀一样详细地说明生产破坏、产值下降、由盈转亏的具体过程。后来公有制企业普遍亏损时,健康力量未能充分利用批判的武器,指出公有制企业亏损的真正原因,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有制被破坏应该就是其延伸。后者体现在《资本论》提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替代,但只说明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规律,没有详细阐明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会出现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现象。50年代末马正同志曾经基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和斯大林的高级盈利理论,讨论社会主义条件下高级平均利润率的问题,并撰写文章,论证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可能存在逐年提高的平均利润率。但他很快就被批判了。有关社会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率变化趋势的问题最后不了了之,到文革时期就没有再怎么讨论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类似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问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后来利润挂帅的经营作风复活埋下了伏笔。

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还有,请问您能解释一下官有制是如何导致巨额亏空的吗?

编辑于 2024-04-10 19:24・IP 属地海南
会计二班韩东江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