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2024 的房价趋势是什么样的?

皇轩上传
28个点赞 👍

说说我的看法吧:

对于少数一线大城市,房价可能会上涨;

但除此之外,绝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会慢慢地稳定下来,没什么投资价值,自然也就没什么房产泡沫,房价稳中向下,大家反而会过得轻松一些。


其实说房地产是「实体经济」,也没什么问题,之前有人测算过,不少人引以为傲的重工业,有 25% 以上都挂钩房地产,也就是中国重工业产出的钢筋水泥、化工产品、机械重工,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服务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不景气,这些产能都成了「过剩产能」。

我国是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地产对工业化的作用是居功至伟的。

此外下游的家具、家电、装修设计、餐饮等产业,也都跟房地产业挂钩,这两年政府抑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这些行业也相继跟着惨不忍睹。

所以,说房地产是实体经济一点问题都没有。

还有一部分是基建服务,用来基建的钱大头也是由房地产出的,一般是把卖地的收入当首付,再从银行贷款或者社会融资去扩大完善基建设施,将来准备继续卖地外加收税去偿还贷款。

也就是说,老百姓贷款买房,预支未来三十年的收入,这些钱开发商拿小头,地方政府拿大头。

地方政府拿到钱后,可以改善市政设施、搞基建等,更关键的是,建设产业园。

如果企业想进驻某个地方投建工厂,直接搬过去就行了吗?当然不是了。

首先需要当地政府先把台子给搭好了,最起码要有个「七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给水、通排水、通气、通暖、通网线,此外还需要把那一块地给平整硬化了,这样大家才能去投资。

现在我国有很多企业去越南发展,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越南的当地政府是很支持大家去投建工厂的,但是当地政府该做的配套工作却一塌糊涂,甚至电力都需要从我国广西进口。

要不是因为很多工厂现今已在中国完全招不到工人,或者是因为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工厂主肯定都不会愿意过去越南投资建厂。

在最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促进了上下游的大发展,甚至压了老牌发达国家一筹,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财政从房地产当中拿到了充足的钱财,然后投入其他领域,带动了整体的发展。

说到这里,有个问题就让大家疑惑了:那房价是怎么回事呢?

一方面,房价是个高度市场化的东西,价格不是开发商控制得了的。

比如,你们所在的城市楼市开盘了,你觉得价格高不去买,等着房子降价,看谁能抗过谁,但是有的人即便是房价高也会去买,最后「房价高」这种事就变成了大家愿意花钱买。

再比如,鹤岗的房子倒是想卖高价,但是没人买啊,鹤岗的房价自然高不了。

而且从 2022 年开始可以看出,房子积压了,各地的财政比谁都急,虽然急,但是也不太有好办法去解决。

另一方面,我们确实控制了「预期」。

这个预期就是供地速率、货币预期和收入预期。

收入预期倒也谈不上控制,其实是自然形成的,当今我们正好遇上了一个长达四十年的「黄金时代」。

也就是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在各自的历史长河里也都有这么一个长达四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时期。

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铺开后会产生巨量红利,此外叠加人口进城,技术红利加剧城市化,再加上国家主动投资的大基础建设,经济发展非常稳定,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得也就很快。

但是随着「黄金四十年」时期的结束,各国都相继进入了「低速增长时代」,或者「微增长时代」,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那种发展形态,很可能我们也躲不开,或者说已经进入了微增长时代。

经济学里的基本假设,原理就是供给和需求假设。

打个比方,当猪肉产量超过需求时就会降价,产量不足时就会涨价。

咱们的很多城市,房地产供应量其实一直都是被压着的,最明显的就是深圳,商品房实在是太少了。

这就导致稍微有风吹草动,深圳的房价就会使劲地追高,因为几乎所有有钱人都在对赌「供低于求」,也就是都在加杠杆对赌房产价格还会涨。

至于将来这些人到底能不能从中赚大钱,我也说不准,因为接下来的几年,深圳的产业结构、银行利率、首付比例、发钱水平、二套房贷比例,都会大幅影响房价的高低。

深圳如果真能产业升级成功,那将来房价超过香港也是没啥问题的;如果继续大放水,富人拿到钱没什么可投资的,那就只能继续去投资房子;如果银行继续不给二套购房者放贷,不但不放贷,还不允许随便买,那从客观上就限制了「需求」,房价可能长期横着,收益率还不如将钱存在银行的利率,既然谁都赚不到钱,那还不如不投。

很早很早以前,某论坛上有个帖子,说的是资产和货币的关系,它俩就像是一口锅里煮着一堆肉,会一直往锅里添水,你要尽早把锅里的肉汤舀到自己碗里,这样你碗里的肉汤就不会被持续稀释了。

有些人或许不一定能说清楚这些年整个市场发生的变化,但是可能也感觉到了。

一线城市房价持续坚挺的原因何在?

几年前,我曾花费时间弄明白了一件事,就是那些炒股机构炒股跟散户们炒股不一样,炒股机构有极其复杂的估值模型,可以根据利率、企业利润、未来产能等已知数据,算出某只股票现价应该值多少钱,如果现价低于这个值就会一直加仓,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加息股价会随之波动,因为把利率输入模型后,现价跟着就变了。

而这些模型的基础都依赖一个叫「现金流折现法」的理论。

这个理论说简单也简单,比如现在给你 100 元钱,或者是一年后给你 100 元钱,你会怎么选?大概脑子正常的人都会选择现在要 100 元钱,因为大家都会觉得,一年后的 100 元钱可能不如现在的 100 元钱值钱。

但是一年后的那 100 元到底值多少钱,就得用「折现」法来比对,折现完了可能就只剩下 95 元了。

同理,如果让你在现在的 100 元钱和一年后的 106 元钱之间选,可能你就会选一年后的 106 元钱了。

所以股价按理说应该是未来赚的钱折现到现在。

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股价之前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按照木头姐凯茜·伍德计算的逻辑,他们认为在 2030 年,特斯拉的产能会达到恐怖的 2300 万辆,进而认为到那个时候,特斯拉公司一年赚的钱将会超过捷克的 GDP 总量,所以现在股价高点怎么了?最关键的是,她的这套理论真有人信,相信这个理论的那些人真金白银地往里砸钱。

我查了下特斯拉的数据,马斯克现在制定的目标,是到 2030 年生产 2000 万辆,尽管股价已经跌掉了一大截。

房价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未来价格在现在的「折现」。

倒也不一定是理性的计算,但是很多人确实是凭自我的感觉领悟到了上边的那套逻辑,他们觉得北、上、广未来的房价会突破 30 万元每平方米,所以现在 15 万元每平方米买也划算。

那为啥有人会觉得未来北、上、广未来的房子值 30 万元一平方米呢?对赌投资房产的那些人可能觉得会一直放水;可能觉得会放开限购,全国人民都会去投;也可能觉得北京会成为全世界的超一线城市,反正就是值,就算不值,将来也可以卖给相信这套话术的人。

可能你疑惑不解:疯了吧,怎么会有 30 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主要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了,而且那些房子都非常大,一套动不动就三四百平方米,想拿下需要上亿元的资金。

反正有钱人已经有钱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了,想象力的空间被击破,格局打开,疯狂持续加仓。

万柳书院之前拍了一套 300 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竟然售价 36 万元,总价高达一个多亿,简直匪夷所思。

不过大家也别因此惋惜,觉得要是早买就好了。

这个小区我已经关注很多年了,它在很多年前开盘时一平方米就高达十几万元了,是普通人到啥时候都买不起的高档小区。

2021 年,国家为了帮中小型企业度过生存危机,发放过一波救市贷款,这些贷款进入全国各地市场后,又从全国各地涌向了深圳,于是当时就有人开创了「证券化买房」的先河,这人今年刚被放出来。

随后北京的房价起飞,学区房和豪宅迎来了一波大涨,此次大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开发商主打的市场稀缺因素。

我跟不少的有钱人聊过相关的问题,有钱人的观点其实就是需求的「稀缺」。

发布于 2024-04-12 16:46・IP 属地北京
漫读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