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被孙子辈骂是很正常的,骂一骂已经算客气了,当年直接刨坟掘墓、坟头种菜。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墓”的经历就很曲折,被平了两次。
1932年国民政府为纪念空军烈士兴建了这个公墓,第一批迁来的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战死的空军。之后空军死了人就往这里埋,1937年南京沦陷,这个墓地被日本人破坏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觉得稳了,还都之后陆陆续续把抗战期间全国各地的空军尸骨往这里迁,什么武汉的、西安的、上海的甚至远在越南、印度的都有,尸骨来不了也得设个衣冠冢,里面甚至还有4个苏联援华空军和1个美国空军的墓。后来解放战争爆发,连被解放军击毙的国军空军飞行员都运来了。
斗转星移,20年后迎头赶上大革命,国军空军难得凑这么整整齐齐,被一勺烩了。整个墓园被夷平。
到了8.90年代此地又被改造成“抗日航空烈士墓”,将国军800多飞行员,美军2000多飞行员,苏军200多飞行员都放里面祭拜。地点就在中山陵后面。想找飞虎队,估计这里面最全,整个美国空军在华死的2000多个名字都刻上了,给这个墓园题词的还是核弹将军。当然按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些美国人也是罪大恶极,血债累累,应该挫骨扬灰。
其实只要设置好议题,谁的墓都能被平。
比如岳飞的坟头被刨了个大坑,后来被改为绿化带。石人石马深埋。岳飞塑像被红绳拉倒砸碎,一众碑刻被砸毁。四奸臣跪像倒是还行,被管理人员卖废铁了。
于谦墓被平的原因比较搞笑,因为1961年吴晗写了《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浙江当地还拍了相关的戏剧。当时没看出问题,1966年《人日》和《浙江日报》发表文章,点名说于谦是明朝国防部长,要换皇帝,你吹捧他是为谁叫屈,有什么目的?
在浙江搞成北海瑞、南于谦,从领导到演员,牵连的人不少。
1979年《光明日报》《浙江日报》又发文高调肯定于谦,目的也谈不上单纯。后人烙烧饼,于谦就倒霉了,碑砸墓毁,坟头种菜,仅存的建筑成了废品收购站和供销社。
致力于推翻满清的的章太炎和秋瑾、徐锡麟更惨,尸骨都被刨出来了。
挖秋瑾坟时黑发、皮鞋跟尚在。秋瑾和徐锡麟等辛亥烈士的尸骸被收拢到陶罐中悄悄埋了,十几年后比较容易就找到了。
章太炎的尸骨比较无奈,当时就近扔了,80年代修完新坟没尸骨放,迟迟不能封顶。后来据说找到尸骨了,这才封上。
你说章太炎也就罢了,秋瑾、徐锡麟死时民国都还没影呢,挖他们的坟干啥?
更有意思的是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这些已经死了500多年的人,他们被埋在北京西二环车公庄的教堂墓地。共和国成立后把其他传教士,如郎世宁等人的墓迁走了。总理特批留下这三位历史名人的墓。大革命时来了一批建筑学校的学生把坟头推平,墓碑深埋,取“永世不得翻身”的寓意。70年代意大利外宾要来墓地参观先贤,中方哼哼唧唧没批准,因为现场实在没法看,整个墓都被刨开过,尸骨都找不到。
后来中国拍利玛窦生平纪录片的摄制组去梵蒂冈取景,提及此事,负责接待的教廷成员一拍大腿说我们这有利玛窦的遗骨啊。
原来60年代也不是利玛窦墓第一次被平,庚子时就已经把传教士墓都刨了一遍,骨殖扔了一地。庚子之后把墓地又重修了一遍,那时候留了个心眼,把捡出来的骨头邮寄回梵蒂冈了,现在仍然保存在教廷的珐琅瓷瓶中。不过这些骨头到底谁对谁也不好说。
所以我看历史人物还是涂成黑球,不封不树,化骨扬灰的好,谁也别折腾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