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自己的小时候。
小时候,遇到不开心或者困惑的事情,总想给父母说,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安慰或帮助。
但父母的确是太忙了,无暇顾及我们的小情绪、小失落。
总是匆匆忙忙来一句:“乖,听话!”
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渐渐就失去了表达的欲望,以为乖乖听话就是好孩子。
于是,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受了委屈,受了欺负,只好忍着。
直到有一天自己长大了,进入了社会,才发现:那个曾经太过听话的小孩子,长大后完全习惯了顺从。
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自我存在感不足,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从来不会想自己想要什么。
活得像一只提线木偶,哪里还有什么自信!
忽然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
一头小象被拴在木桩上,它用力去挣脱那个木桩,无果,然后继续挣脱,还是无果,经历了无数个无果的尝试后,它终于放弃了挣脱木桩,直至它已成年,变成了一头大象,只需要轻轻挣脱一下,木桩便会被扯开,但是它已经忘记了挣脱。
因为记忆中那是个无数次无果的尝试,有多少人像那头大象一般,放弃了挣脱!
经历了很多年社会的严刑拷打,我终于明白:我也某种程度上是那头大象,被父母的一句“听话”自我束缚着······
如果孩子表现的过于顺从,缺乏自信,家长说什么就听话照做,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孩子,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当了妈妈之后,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我思想上一直是矛盾的,如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孩子不听话时,一个小人说:
要让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好管理,会让忙碌的妈妈省心省力!
另一个小人说:
你不能为了自己省劲,就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就是要活成孩子样,他就应该活泼,他就应该淘气,他就应该调皮,他就应该又笑又跳,又跳又闹。
高兴就笑,伤心就哭,想吃就要。
他不需要太懂事,他更应该做他自己,这是他作为孩子该有的特权!
我这当妈的,就要保护他的这一特权,保护好孩子的天性!
所以,孩子表现的过于顺从,缺乏自信,家长如何有效引导孩子,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当妈的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 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让孩子拥有适当的自由和空间是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关键。
尽可能地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不要过度限制孩子的行动和决策。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2.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尝试新的事物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舒适区,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鼓励孩子尝试新的娱乐项目,如运动、音乐或艺术等。
尝试新项目时,父母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以使孩子能够克服挫折和困难。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价值。
3. 培养孩子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孩子应该学会欣赏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在有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反省。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学会在面对挑战时找到解决方案。
同时,父母应该注意不要过度表扬孩子,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肯定,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
4.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和责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责任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表,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教育他们如何在自由和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
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协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案,但对于孩子的决策要尊重和支持。
5.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基础。
家庭氛围应该宽松、和谐、民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同时也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发布于 2024-04-11 15:17・IP 属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