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个回答

哪本书的文字触动了你的心灵?

雨过天晴干货铺子
3个点赞 👍

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我眼中的苏轼


《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二月,当时的苏轼36岁,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自请外放杭州。不得不说即便是外放,也能看出皇帝对苏轼的偏爱,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富庶美丽,这是多少官员趋之若鹜的地方。苏轼在杭州的第三年,那一天,他巡查富阳,乘舟富春江,我理解是一群官员去地方调研。不难想象,大宋那个文化灿烂的时代,这一群文人墨客在船上欣赏美景的同时,诗酒助兴最平常不过。经过七里濑时,苏轼沉醉于眼前的美景挥毫写下了这首水墨山水画般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的这次出差走水路,更像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上阙词是二月春景:轻舟惊鸿、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轻快明朗,这分明也是苏轼的心情。那一刻的苏轼,路程中短暂的忘却工作,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美景之中,心情是愉快的。

上阙的三个短句“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水写的最妙,这是苏轼沿途看到的三个景致,画面是动态的,感情也是变化的。第一画面是船过沙滩水流湍急,是紧张兴奋;第二个画面是清晨时行船看到岸边树木就像笼罩着一层白霜,是寒气袭人;第三个画面是夜晚,月光与溪水相互映衬,一片洁净、天人合一。九个字三幅画面,融情入境。不得不佩服苏轼,他是诗词书画的通才,诗中有画的境界很多大诗人都做不到。

下阙写山,只用了“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简练之笔远景勾勒。“算当年、虚老严陵”引用典故。诗人典故,要表达一些更深刻的感情,有时是无法言说的。严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做了皇帝之后,严光隐姓埋名隐居起来,刘秀三次征召才把他召到京城,封给他谏议大夫的官职,可是严光不肯接受,回到富春江终日钓鱼。有人称赞严光隐居不仕,也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苏轼在词中借用这个典故似乎在说严光不曾真正的领略这富春江山水美景,又能得到什么呢?无论是皇帝还是隐士,若干年后都将像梦境一样消逝。今天看过这景致,方才感悟到君君臣臣,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幅画面说的仍然是: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也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人生感慨,也是历史的沉思。他沉思的是严凌,感慨的是自己,仕途的顺与不顺,心中计较的荣辱得失,不过浮生若梦,此刻的他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与安慰。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这才是苏轼最迷人之处。

发布于 2024-04-10 20:43・IP 属地天津
核桃酥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