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7种有毒的父母,令孩子用一生治愈童年。
书籍《原生家庭》会让你明白,所谓原生家庭的问题。
那些父母犯的错误是相当严重,比如长期的虐待和殴打,谩骂等等。这些所谓有毒父母的行为,根本没有真正的做到一个家长应该做的事情,而是给孩子增加了无尽的创伤和苦难,甚至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都觉得不堪回首,无法提及。
我们把这种父母称作有毒的父母也不为过,那么什么样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呢?
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叫持续性,第二个叫反复性,第三个叫严重性。
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是长期且很严重,不断的反复的过程。比如长期的谩骂、不负责任,爸爸长期酗酒,喝完酒打骂孩子。
中毒的子女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产生内疚,原因就是当父母在欺负孩子的时候都会阵阵有词,像“要不是为你,我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等等。
这些话语会导致孩子产生巨大的内疚感,从而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子女。所以其实很多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往往责怪的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们自己。甚至到了成年以后,他们会说,其实我的父母也是为我好,我的父母也不容易。
七大模式
- 第一种模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她永远是正确的,她永远都是为你好。
书中有一位叫路易斯的女士,因为她要和她的第三任丈夫离婚了,她来看心理医生,对医生说:“我为什么找不到一位像我爸爸那样的男人。”
但实际上,路易斯的爸爸早在她十岁的时候就抛弃了家庭,离开了他们。但是路易斯,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她的妈妈。
她的爸爸是他内心中非常理想化的一位伟爱的爸爸,因为她无法面对父亲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所以她会用很多合理化的解释,来保持父亲在她心目中的神圣形象。
导致路易斯每次认识一个新男友的时候,相处越融洽,她就越恐惧,恐惧这个男人会抛弃她。
最终她把这种恐惧转化成了敌意,总结他的每一任丈夫最终离婚的原因都是这个点。你越对她好,她的敌意就越强烈。
所以不要过度的神话父母,神话父母就是为了隐藏内心缺失的部分。让父母回归凡人的姿态,才能和他们的关系实现力量的平衡。
- 第二种模式:不称职的父母
有一个叫莱斯的人是一个工作狂,一天到晚不停的工作,只要他不工作,他就觉得不对劲。哪怕去度假,他也拿着手机不断的工作。
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不停的工作让他跟孩子跟家人的亲情都淡漠了。但是他只要不工作,他的内心就会觉得特别痛苦。
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问起他的童年生活后发现,莱斯大概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是他家里的小大人了。他的爸爸整天不回家,他的妈妈因为生病,每天躺在病床上,而莱斯就负责照顾妈妈。
他从小就被他的父母长期控制,这种父母就是不称职的父母。
他们压根没有履行过父母应该履行的责任,作为一个父母,我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就是以下几点:
1. 父母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也就是保证孩子活下去。
2. 父母必须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受到身体和情感上的伤害。
3. 父母必须满足孩子的爱和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让孩子觉得有人爱他。
4. 父母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最起码的要做到以上这几点。
但是莱斯的父亲因为长期不在家,他的妈妈长期躺在这个病床上,需要莱斯在很小的时候就长期照顾母亲,所以他就变成了小大人。
因此就不难理解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工作狂,因为他永远都处于高压之下,他总想再为别人做点事。
这里边有一个概念,就叫共依存现象。什么叫共依存现象?
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用照顾别人的方式取悦别人,他往往会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对象,这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共依存。
喜欢被别人照顾的人心安理得,而那个喜欢照顾别人取悦他的人,会觉得只要我这样照顾了你,你就不会离开我,所以两个人形成共依存的关系。这种现象在很多人的人格上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还有一种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如果父母不负责任,孩子将来找对象的时候,很容易找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对象,很容易培养出来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这个叫做强迫性重复。
因为你把孩子已经塑造成了这么一个共依存的人,他就是喜欢通过奉献的方式来取悦别人,所以他长大以后,跟别人的合作关系都是这种关系。
这就会导致他的工作单位,他的孩子,他的另一半可能成为一个共依存的对象,成为一个强迫性重复的对象。
喜欢被别人照顾的人心安理得,而那个喜欢照顾别人取悦他的人,会觉得只要我这样照顾了你,你就不会离开我,所以两个人形成共依存的关系。这种现象在很多人的人格上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还有一种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如果父母不负责任,孩子将来找对象的时候,很容易找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对象,很容易培养出来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这个叫做强迫性重复。
因为你把孩子已经塑造成了这么一个共依存的人,他就是喜欢通过奉献的方式来取悦别人,所以他长大以后,跟别人的合作关系都是这种关系。
这就会导致他的工作单位,他的孩子,他的另一半可能成为一个共依存的对象,成为一个强迫性重复的对象。
- 第三种模式:操控型父母
操控型父母有一个特点,他们喜欢维持孩子的无力感。
父母永远告诉孩子,你离了我是不行的。孩子十几岁了下楼去超市帮妈妈买个酱油,还不敢让孩子去。
这种父母往往会说社会不安全、路上不安全,到处都是危险,这样一直把孩子攥在自己手里面。
孩子很难在未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很难成长,甚至连谈个恋爱都不敢。因为你跟他只要一互动,你就会发现他的妈妈永远冲在孩子面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导致孩子成年以后,很难找到对象,找到工作。
父母的潜意识当中就是不希望孩子离开他,希望孩子能够待在父母身边啥也别干,他需要维持你的无力感,因为他需要你。
这就是一种直接性的控制,凡是这种直接性控制的家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婆媳关系不和。
还有一种叫巧妙控制,巧妙控制的方法就是总是过来帮忙,总是想办法来帮助孩子,然后让孩子产生内疚。这种内疚感,依然会带给孩子很强的控制感。
孩子往往在这种控制下会有两种情况出现:第一种是投降,就是孩子不跟父母抗衡了,他们说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也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了。
另外一种叫叛逆,孩子就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说往东他就往西,就跟父母反着来。往往越这样,你会发现你被父母控制的越严重。
- 第四种模式:酗酒型父母
酗酒型父母,就像客厅里摆了一个大恐龙,已无法驱逐,只能选择视而不见。
所有人都知道,在家里面有人酗酒很严重,喝完酒打人摔东西,但是大家都认为很正常,甚至他的配偶会替他打掩护,会说他就喜欢喝,一点不严重,但实际上经常喝多。
这样家庭的孩子在这一生当中对他人缺乏信任感,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是我们最可以信赖的人,父母是我们信任感的来源,我们如果要对这个世界产生信心,一定是首先相信自己的父母。但是当一个父亲喝完酒以后就开始乱打人的时候,那么这个信任感就崩塌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伤害。所以他会破坏信任感,让孩子成为替罪羊。
- 第五种模式:身体虐待型父母
身体虐待型父母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让孩子产生抑郁症、恐惧症,抑郁症和恐惧症基本都是来自于虐待。虐待分几类:
第一种恶魔型,这种父母生下孩子就是为了打的。虐待能让他能找到快乐,产生乐趣,能让他找到人生的价值。他觉得我当爹当娘就得打孩子,把孩子当成了发泄的对象,这是一种家庭暴力。
第二种父母没长大。当父母没长大的时候,看到小孩子做错事,他就会觉得你是在挑衅我。然后他照样会跟这个孩子斗争,甚至用打架的方式来斗争。
第三种类型就是很简单的重复模式,更多就是“我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啊,我不长得也挺好的吗?”所以我用这样的方式接着教育你,这样一代一代的重复下去。
这三类都是身体虐待型的来源,对于那些被父母虐待过的孩子而言,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会希望别人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而且内心柔软。
所以他对孩子长大以后的状态是有很大影响,小孩子是没有办法抵抗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诋毁和侮辱。
像我们长大了,你骂我说你这个人没有任何价值,可能我会有预防。我会觉得我有价值,我怎么没有价值呢?
但是如果你对一个小孩子说,你会发现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如果长期的这样说,长期的这样打,这个孩子慢慢的就会觉得我没有价值,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配获得美好的生活。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快乐,他在生活中不能够接受简单单纯的快乐。只要有快乐,他就一定想办法把自己搞得在累一点、再焦虑一点、压力大一点。
所以这样的人即使很努力,或许在别人的眼里他已经很成功了,他都会觉得自己没有用。因为在他内心当中,不接受自己是一个很轻松喜乐的人。他接受自己是一个负重前行的人,会用特别多的巨大的压力,来压在自己身上。
凡是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这个人特别喜欢吃苦,吃苦都吃到离谱,他的童年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情况。
- 第六种模式:言语虐待型
本书作者做了一个心理治疗的交流活动,在活动进行时有一个人就站起来说:“我多么希望我是被身体虐待,因为身体虐待最起码别人能看见。别人能看到这个孩子受伤了,能知道他被打了。我的父母,从小到大就一直在侮辱我。”
这种辱骂和暴打的结果不一样,这种言语虐待会导致孩子极度的缺乏自信。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争强好胜的父母,他见不得孩子比他好,见不得孩子比他强。尤其是女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经常会受到来自妈妈的攻击,会导致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
一定要记住,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鼓励能让白痴变天才,批评能让天才变白痴。
- 第七种模式:性虐待型父母
据了解,性虐待在国外发生的比例相当高。在中国我们听到的可能比较少,但是不接触不代表不存在。
他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肮脏,让孩子受到心理伤害。并且孩子长大以后老觉得自己是个异类,这块咱们就不展开来讲。
以上这七种是常见的问题父母的模式,那么还有一种模式也值得我们警惕,叫做有毒的家庭体系。
在家庭当中存在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本身就是有毒的,它会导致我们会有以下的评价:我没法相信任何人;我不值得被别人关心;我永远都不会成功。
这三条是你判断自己是不是被侵害过的最重要的标准,你是不是心中经常会想起这三件事。
那么,记住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毒的家庭体系极其恶劣,他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发明的,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累积的规则。
交流和观念在所有的规则交流和观念当中都有说出口的,和说不出来的。说出口的就是我们经常会强调的,会说的说不出来的就是大家不用说心知肚明的。
比如重男轻女,这件事很少有家庭会贴标语说我们家重男轻女,或者说我就是重男轻女。但是我们都知道,心知肚明。这就属于未说出口的文化。
再比如,有的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无论怎么样孩子都要尊敬父母,凡事必须按照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的呆在那。
你看,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如果是这样做,如果孩子闹腾,如果孩子好奇,那就要被责怪。这就属于未说出口的一些观念。
那我们怎么解决遇到的这些问题呢?
摆脱父母负面影响的策略
- 第一个策略:原谅的陷阱
很多人觉得,只有原谅你的父母,你才能够怎么样,因为父母就是父母,你只能原谅他。
但你本来就没得到爱,却还要原谅他,因为你没有得到爱,所以你没有爱给别人。
因此我们不能够用原谅这样的词对父母,本书作者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理解清楚之前的情绪和责任,你就不要谈原谅这件事,只有在父母努力求得原谅的时候他才有意义。
只有释放内心的痛楚和愤怒,让应该负责的人负责,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如果你真的受过那么严重的伤害,那么你应该分清楚责任,这不怪你,这不是你的问题,你不需要承担所有的后果,你只有把它释放出来。
- 第二个策略:摆脱和父母的纠缠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的屈服,无论孩子自身有何种需求和期待,他们永远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
另一种的表现截然相反,当孩子大吼大叫威胁父母,或者与父母完全形同陌路的时候,其实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仍然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类型虽然看起来不同,但实质上父母仍然紧紧的掌控着孩子的感受和行为。
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无论顺从或者抵触,你就仍然赋予了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利,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控制你。情感的独立,是你要学会而且要拥有的权利,以及质疑他们的自由。
你的父母不是完人,你的父母也有可能会做错事。所以你要认为他们有些事做的不对,这就是独立的情感,独立的人格。
- 第三个策略:学会不再自我惩罚
我们要学会一个非常专业的心理学的方法,就是你要找到那个观察性自我。
观察性自我需要你跳出来,跳出自己的世界,站在高处看你的生活,尤其是看你的童年。
你可以尝试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跟照片说一说话。
你不需要为他们忽视你而负责;你不需要为他们让你觉得自己没人爱来负责;你不需要为他们残忍而冷漠的嘲笑而负责;你不需要为他们的选择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负责;你不需要为他们酗酒而负责;你不需要为他们酒后的暴行而负责;你不需要为他们对你的殴打而负责;你不需要他们对你的猥亵而负责,告诉他那不是你的错,你只是个孩子,你没有错,是他们错了。
你自己只需要拿张照片,对他讲就好。
学会处理自己悲伤和愤怒,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愤怒其实是一种力量,你把它释放出来,慢慢的就好。
你可以用力的捶打枕头,或是增加一些运动量,运动可以舒缓愤怒。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那个自我形象,不要恨自己,把愤怒转化成自我定义的原动力。
学会对自己负责,只有你自己能够改变你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得能够学会对自己负责。
成为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诚实的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面对童年的事实。勇敢的承认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勇敢的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面对并且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无论他们是否存在,是否健在。
当自己行为刻薄残忍伤害到别人的时候,改变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方式来疗愈童年的创伤,重新获得自己的作为成年人的权利和自信。
- 第四个策略:与父母对峙
这本书的作者强调,一劳永逸的解决面对父母时的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跟父母对峙。
克服恐惧最快的方法,就大量去做你恐惧的事,跟父母对峙。与父母对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他们,惩罚他们,从他们身上寻回一些补偿,不是这样的。
跟父母对峙的核心就是为了直面他们,彻底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定位。事实上,你与父母对峙不是为了改变父母,而是为了改变你自己,为了对你产生疗愈的效果。
在和父母对峙的时候,有四个基本要求:
1. 你必须坚强的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与否认,愤怒和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你要预想到他有可能会打你,摔东西,甚至跟你断绝关系。
2. 你必须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的后果出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3. 你必须将要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者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不要将对峙最后变成争吵。
4. 你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受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为什么要让人们做这么艰难的对峙呢?因为凡是原生家庭给子女有毒的文化体系没有归还回去的,就一定会转移到下一代。
不存在失败的对峙,只要你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去做这样的对峙,你的心灵就成长了。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什么是真正的成长?做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食物,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的磨练自己。
焦虑、恐惧、内疚和困惑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可避免,但这些魔鬼将再也无法控制你,这才是关键。当你可以更好的把握过去和现在,包括与父母的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一个极大的改善。
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你将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点赞,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内容。
关注 @娟姐伴你成长疗愈 , 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私信交流,为你答疑解惑,共同成长。
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