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例会中举行中美双方两个工作组的会议,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此次谈判会绕开或忽略具体的实体产业,包括美对我在芯片半导体行业的制裁,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进出口限制。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WB和IMF的例会上,按惯例会更多讨论货币政策,包括世界银行公布各主体的授信额度,IMF公布各主体特别提款权的比重。所以本次会议可能不太会涉及包括华为等企业的具体制裁,即便提了也只会进入备忘录。
此次双方工作组的会议讨论的问题可能会集中在降息这个层面上。众所周知我们目前属于刚刚进入货币宽松周期的前期,按理说我们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会逐渐增加降息的频次和放水的力度;但人民币本就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贸然降息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并不相符。
所以中方会更加关心美方确切的降息阶段,只要美元拉开降息帷幕,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就能得到缓解,进而有利于我们加快降准降息的步伐。这无论是对新兴产业的成长还是传统产业的复苏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在双方工作组的前几次会议中,中方就美对华加征关税、双向投资限制、制裁打压中方企业等表达了关切,但美方却绕开我方的诉求并单方面要求我们降低对绿色产业的补贴力度。当然了,双方自然都不会同意,尤其是在没有其他新兴行业的发展环境中,新能源行业必将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必不可能让步。
尤其对于中方来说,在半导体领域已经大幅受限的情况下,新能源行业更是没有退让的理由。因此双方不可能达成根本性的共识,与其在这种问题上纠结,还不如就更高层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分享彼此的诉求。
中美双方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自疫情以来就长期背道而驰。疫情期间我们总体偏紧,美方更为宽松;后疫情时代则是美方更偏紧,我们却相对宽松。
这就导致中美市场会长期存在利差,这就会使得一部分资本在套利的驱使下增加投机倾向,使得许多国际资本在双方金融系统中空转,而投入到实体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对双方产业的振兴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在宏观层面,双方需要逐渐回到同一轨道,以降低货币政策的相互干扰。如此才可能让双方的财货政策最大化发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