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耶伦之前在采访中,已经透露出了部分第四次会议的议题了。
耶伦在4月6日会谈结束后表示,与中方进行的四个半小时的讨论是坦诚、富有成效的。在美国财政部以耶伦名义发表的声明中,她表示与中国达成了两个重要机制:
国内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交流机制(Exchange on Balanced Growth in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Economies)是其中之一。该机制将设在中美经济工作组框架下,由美国财政部和中国财政部共同牵头。在此机制下,两国将就国内经济以及全球经济实现平衡的增长进行深入沟通,议题包括国内需求、投资政策、人口老龄化、财政问题等。
另一个新机制是“美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反洗钱合作与交流”机制。在中美金融工作组的框架下,美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沟通,就两国在各自金融体系中打击洗钱这一共同优先事项开展合作。首次该机制交流将在未来几周内即将举行的第四次中美金融工作组会议期间举行。
其中第一个被耶伦解释是自己让中国意识到“产能过剩”的影响。很神奇的一件事情,是现在欧美不约而同的声称,中国新三样的发展,是基于中国政府的补贴而形成的所谓不公平竞争。耶伦的原话是,“我尤其担心在某些领域与中国政府支持相关的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上周,我访问了佐治亚州的一家太阳能公司--Suniva,该公司曾一度被迫关闭,因无法与来自海外的低价出口品竞争”。
那么问题来了,《芯片法案》提供的建厂补贴,算不算美国政府对于某些领域的美国政府支持呢?对芯片的断供,给中国的相关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了么?2022年8月,美国政府推出《通胀削减法案》鼓励电动汽车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提供每辆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中国电池组件和关键原材料企业被视作外国敏感实体排除在外。这有没有给中国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呢?
其实欧美的强盗逻辑是非常清楚地,那就是不允许中国有科技附加值且领先的产业链,如果中国在某些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量化生产,那中国必须自己抑制自己的生产,不能抢占任何欧美既有的市场份额,不然就是政府补贴,就是产能过剩。
去年的议题是“去风险化”,今年的议题是“产能过剩”,这种关系到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能够有所进展就见鬼了。反而是反洗钱这种议题,有合作的空间。估计到时候又是“坦率、富有建设性的交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