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个回答

日系三大汽车品牌之一将接入华为智驾,这透露了什么信息?

今天也不想当人
32个点赞 👍

本来还是业界传闻,这几天报道出来了,就是丰田。

简单来说,丰田打算采用华为海思的算力芯片+Momenta的算法。

我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是:

如果这套智驾能用在海外车型上,意义会比较大;

如果仅仅是用在国内,那么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站在丰田立场上,选择向中国企业采购智驾方案是极不情愿的。

一方面,智驾相关技术正逐渐称为智能电动车拼杀的核心赛道,有选择的情况下车企并不愿“失去灵魂”;

在这方面,上汽高管已经表露的差不多了,不需要我多说。

另一方面,过往丰田采购中国车企的平台和技术,不仅没有帮助自身实现销量突破,反而无形中为中国车企做了技术背书。

在这方面,业内的负面案例已经摆在台前:

广汽三菱的祺智EV就是换标GE3,连壳都没咋动,销量却相当惨淡;

丰田的BZ3X大量采用比亚迪技术,市场表现也是乏善可陈。

道理其实很简单,比亚迪技术若是没有优势,你丰田何必要买呢?

套用《邪不压正》的名台词就是:

丰田验证码到底是不是烂车,我TM用你告诉我吗?
传说归传说,这是皇军的官方认证。

“皇军”官方认证的舆论影响力,仅在知乎就有非常鲜明的案例:

2019年比亚迪和丰田合作官宣时,知乎上有丰田员工对比亚迪各种不屑,言辞激烈的表示合作只是为了买电池。

随着时间流逝双方的深度合作浮出水面,丰田员工的言论自然是不攻自破。

眼见着自家在整车平台方面“恶堕”却没换来钱,丰田对与智驾只会更加警惕。


然而明知如此,丰田还是不得不低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曾经写过四千字长文,系统分析过日系车衰落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面对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日系车整体陷入路径依赖的大公司病;
2、氢燃料路线受挫后四处出击,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不明晰;
3、日本整体错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半导体产业核心被美国打垮,智能化领域缺乏产业和人才积累;

而在智驾领域,很明显是第三条在发挥直接作用:

简单粗暴的说,智能化总体来自两方面:软件和硬件。

软件方面,我曾不止一次说过,智能电动车和智能手机生态逐步趋同。

日本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接连掉队,本国相关产业人才和技术可谓乏善可陈。

强如索尼也没能在智能手机这一关键战场挽回败局,很难指望日系车在这方面异军突起。

硬件方面,日本经济巅峰时期,半导体产业曾经有极强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日美半导体协议》签订,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整体被美国打垮,被迫退守上游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

如今智能电动车发展亟需的车机芯片和算力平台,由英伟达、高通等美国巨头高度把控。

国内华为海思、地平线等企业,在这个领域也有不少作为。

曾经辉煌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如今整车智能化的核心零部件领域已经难觅踪影。

软硬件全都乏善可陈,本土缺乏基础人才体系,你让丰田怎么搞自己的智驾?

没有选择打包买华为全套,而是选择供应商A的芯片+供应商B的算法,以此尽可能保证自己下游整合的话语权,已经是丰田能想到的较为妥善的解决办法了。


可问题在于,丰田的这一步走的太迟了,真的太迟了。

目前的智驾,说到底还是需要依托车本身的竞争力才能顺利走量。

而且从“决策投华”到“实车上市”,还需要经过不短的时间。

而从产品到渠道再到智能化布局,日系车在国内的局面早已经是积重难返,恐怕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让丰田继续折腾。

更关键的是,华为海思MDC算力芯片固然优秀,但跟芯片深度协同的算法才是最具领先意义和价值的产品。

丰田选择只买菊厂的芯片,却抛弃了跟芯片深度协同的算法,多少也有些“买椟还珠”的感觉。


综上,虽然我不止一次被扣“海军”帽子,但我认为日系即使上了菊厂智驾也没法挽回大局。

如果丰田的海外车型也能上华为芯片,那代表华为继麒麟9000s横空出世后,又一次在美国的封锁线中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还是从美国深度干预的日本企业撕开的口子,这倒是意义重大;

但如果仅仅丰田国内车型上Momenta+华为,我认为更多的是代表日系在新兴技术领域全面陷入劣势,无形中替菊厂智驾进行品牌背书,但可能也仅此而已了。

发布于 2024-04-10 09:58・IP 属地天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现实主义理想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