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觉得孩子的坚持不能是逼出来的。
逼孩子,短期来讲当然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不是培养孩子坚持的正确方式。
逼迫孩子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如其一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所坚持的事情产生厌恶和抵触的情绪,适得而反。
其二会导致孩子为了迎合或者是屈服于家长的期望而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逼迫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坚持,还可能会对孩子的人格、心理发展产生负面色的影响。
那么,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坚持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鼓励和肯定。当发现孩子在坚持做一件事情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是被看见的、、被认可的、值得的。
有了这些肯定的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孩子更愿意坚持下去。
2、在培养孩子坚持时,要为孩子提供适当的任务和挑战。难度要适中,不要超过孩子的能力之内,稍微用点力就能达到的。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能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就培养出孩子的坚持。
如果难度太简单,那就谈不上坚持,简简单单就完成了。
如果难度太复杂,那也是谈不上坚持,目标遥不可及,孩子是很容易就放弃的,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坚持。
3、从心理上看,孩子感到安全和放心时,才有底气去坚持面对困难,所以,家长在能力范围之内要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4、家长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家长也是会遇到困难的,因此在面对困难时,家长展现出的坚持就是孩子学习的典范。如果家长畏畏缩缩的,那么孩子坚持的培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5、适当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在坚持某一件事情上取得了进步时,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
这奖励可以是一种物质奖励(如书籍、玩具等),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奖励(如表扬、拥抱等)。
我认为还是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这样才不会出现奖励后续乏力的问题。
6、如果家长还有能力,当孩子准备放弃坚持时,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资源和支持,如时间、工具、指导等,一来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地完成他们所坚持的事情;二来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局限。
以上的方法都可以诱导孩子去坚持,并不一定要去逼迫孩子。
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的引导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学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