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个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或者我们能从哲学得到什么?

小迷糊
3个点赞 👍

哲学自古以来被称为“无用之学”

它既不教你发财致富方法

也不教你晋升管理技能

......

一门几乎没有任何“实用”的学科,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它?

2022年8月19日,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新生见面会上,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德超,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或许能给爱好哲学的我们一点启发!


图片来源:苏老师今日头条


1

为什么有哲学?

活得长久并不是人类的全部追求,活得快乐才是!



大家来学哲学,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学了哲学之后,大家会给这个世界带去什么?


从人类智力的发展史来看,哲学跟科学是同源的。哲学,philosophy,爱智慧,爱知识。science, sci,to know;sicence,知道的状态或者知道的东西。

最早的哲学家也是最早的科学家。

以泰勒斯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是西方最早的一批物理学家;


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数学家;


以巴门尼德、芝诺为代表的爱奥尼亚学派,是最早的一批逻辑学家。


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我们必须去认识,获得知识,我们才能活得更长久。


但活得更长久,并不是人类的全部追求,我们还希望活得更快乐。


这就要求我们去认识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人群得以组织起来的底层逻辑。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与人之间的可能伤害,远甚于自然对人的伤害。


人与人的交往,跟动物群的交往不太一样。动物们考虑的往往是,如果我饿了,你可以吃吗?如果我想繁衍了,你可以配合吗?如果我想打个盹,你会是个威胁吗?三者都不是,那我就不理你。我才不想在无关的事情上浪费精力。网上有很多非洲国家公园的短视频,游客开着敞篷车在狮子面前招摇,似乎也没有危险。为什么?因为出现在视频中的狮子问过自己三个问题,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它们才懒得搭理你呢。动物都是极简主义者,如无必要,勿找麻烦。当然,没有出现在视频中的狮子,它们的答案可能不同。

人不一样,除了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种族繁衍之外,我们还想在一起做点别的,比如,搭个讪,扫个码,交个朋友,谈谈学问,憧憬未来。于是就有一些哲学家开始分出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把人组织起来,让我们在一起,如果不能幸福,也要快乐。


2

哲学的本性是什么?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源头,本性就是去认知



哲学开始分化。无论是关于自然的部分,还是关于社会的部分。分化的哲学内容越来越成熟,它们就不叫哲学了,改叫各门具体科学。就像各位长大了,在网上就不叫父母取的那个名字。太土啦。


数学在古希腊就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了;


物理学则要等到差不多2000多年后,伽利略-牛顿横空出世,实验原则和数学原理充分应用,才算完全离家出走。


社会科学的发展史,同样是一部哲学的发展史。各位看看身边,哲学院居然还有心理学的学生,那就表示,心理学的分化尚未成功。


目前,有偏向自然科学的心理学,也有偏向人文学科的心理学。可以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源头。


哲学的本性,就是去认知,不断地认知。反思,是跟在现象之后的反复思考。思路决定出路。


你到武大来,如果头脑中没有武大的想法,不知道武大在哪里,哪怕到了门口,也可能擦肩而过。在中学的时候,你老觉得你的某个异性同学怪怪的,直到某一天,你发现自己在爱着她。从这一刻起,你对她的看法变了,你们的关系就变了。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一切变革,都可以追溯到观念的改变。



3

哲学应该怎么学?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反思精神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习惯于问,物体是怎么运动起来的?在伽利略之后,人们习惯于问,物体是怎么停下来的?因为,通过伽利略,我们知道:物体有其惯性,运动不需要原因。运动的东西停下来,才需要。观念变了,物理学革命就开始了。


在近代之前,西方人习惯于问,我有什么理由不服从国家?在近代之后,西方人习惯于问,我有什么理由服从国家?因为,经过近代思想家们的努力,西方人慢慢认同,国家的合理性在于为成员谋福利,丰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于是,社会契约论就慢慢成了主流。


我们学习哲学,首先受到训练的,就是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反思精神。通过反思,看到现实的边界,知道当下的前提。如果提问方式得当,基本上,从任何现象出发,连问四个问题,就会进入人类的盲区。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因为地球在吸引它。普通人。地球为什么在吸引它?因为任何两个质量体,都存在万有引力。牛顿。为什么质量会产生万有引力?因为质量会让时空弯曲。爱因斯坦。为什么质量会让时空弯曲?因为……好吧,这是一个事实,或者说是理论实在,目前我们只能接受。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那就试一试这样去问他。四个“为什么”,就进入人类知识的黑暗地带。同学们,在你们进入大学之前,你们常常感觉到自己离梦想如此之远;当你们进入大学,你们就会不断地感觉到,你们离人类知识的边界如此之近。



4

哲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高瞻远瞩的视角和自我审查的智慧



哲学,几乎总是工作在人类知识的边缘。它会带来一个坏处,很难有一个确定的进步。我们差不多无法理直气壮地说,今天的哲学比孔子柏拉图的哲学要好得多。所以,今天的大学,还在学习他们的著作。但在科学领域,这是显然的。牛顿的物理学就是比亚里士多德好。


不过,哲学的工作性质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哲学的学习者宽容、坚韧,富有进取精神。宽容,因为我们都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坚韧,因为如果不坚持下去,就会一无所获。富有进取精神,因为前面是无人区。这就让哲学学习者具有第四个美德——对未来充满希望:每一个小进步,都是真实的。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是世界教育的经典。关于哲学,它这样说,顶尖的高等院校要让学生学习哲学。通过哲学,学生们学会详细审查自己的基本思想,养成自我批评的习惯;学生们具有高瞻远瞩地把握真理的能力。有了自我审查式的反思,我们就可以迭代改进;有了高瞻远瞩的视角,我们就会看到整体,不再内卷。


大学跟中学真的不相同。中学的难题,最多是高考的难题。它们难,但它们有现成答案。成为小镇做题家,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大学的难题,却不一定有现成答案,尤其是哲学,它们往往是人类的难题。我是谁?我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我要的幸福真的是幸福吗?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说,没有人知道答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从前人的回答中,去寻找可能的闪光点,彼此激励,一直向前。


在大学里,别去琢磨哲学老师,而要去琢磨哲学。别老想着考试怎么考,而要想着,这个哲学问题,我心中的直觉是什么,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给出了怎样的道路。


在大学里,要学习,而且要热爱学习。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别人学习,然后学给别人看。无论别人是谁,教师、父母、同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学习,为了自己理智的疑问而学习。“爱智”,这是我们的首要院训。


无论学习、恋爱,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要有强大的内驱力。我们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不是别人世界里的演员。我们的生活,也不是跟别人比的,我们不是别人世界里的假想敌。我们要过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们还有更大的抱负。我们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希望通过自己变得更好一些,来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一些。如果整个世界因为我们的更好,真的变得更好了,那就再好不过了。在此之前,我们努力。就像雷军说的:“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发布于 2024-04-08 23:32・IP 属地广西
黎明评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