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对清史研究并不完全透彻,比如清朝与日本的关系。
南明各政权都有向日本求援,但是日本却冷眼旁观,拒绝付出任何行动,甚至没有趁机抢占地盘的想法,因为日本通过1644年《鞑靼漂流记》的情报刺探,已经确认中国被耶稣会掌控,中国各地都是被脑控的天主教徒,日本自身被耶稣会煽动的天主教暴乱搞的焦头烂额,完全不敢引狼入室,不敢和被耶稣会洗脑的南明水乳交融。
当时的普通明朝人是不允许进入日本的,因为其中可能有耶稣会奸细。
《鞑靼漂流记》是1644年明朝灭亡后日本商人遭遇风暴后漂流到辽东并进入北京的情报记录,虽然说是风暴幸存,但实际上是日本人对中国情势的刺探行动,其中关于耶稣会及天主教在北京的任何描述在公开发行版中被消除(后半部分神秘缺失),日本人并不想让中国人对明朝灭亡的真相有任何感知。
对于明朝灭亡,日本是心中窃喜的,日本想做中华文明圈老大由来已久,在隋唐时期,日本已自居东皇帝,与隋唐平起平坐,被唐朝打服后,私下仍称呼唐朝为胡唐。
壬辰倭乱日本战败,怀恨在心的日本卖了不少火器给努尔哈赤,当时朝鲜人记载,努尔哈赤对日本情势相当了解,什么丰臣秀吉暴毙,什么德川幕府上台。
日本对满清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满清也知道日本知道满清的来历(努尔哈赤早就和日本有屁眼交易),所以满清一上台就对日本非常客气,完全没有元明那种要制服日本的想法。
清朝本可以有机会成为和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那样并行发展的天主教列强,根本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的事儿,反而可能加入九国联军瓜分整个世界。
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人是有机会成为天主教国家的,当时的天主教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是罗马教廷通过各种评估,断定中国的天主教最终会变成异端脱离罗马教廷的掌控,所以天主教最后撤离了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宣传天主教,通过利玛窦规矩吸引了大批教徒,明朝灭亡后,罗马教廷废除了利玛窦规矩,天主教主动撤离中国。
天主教世界把明朝视作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必欲除之而后快,明朝灭亡后,耶稣会的任务已经完成,罗马教廷并不希望亚洲出现一个庞大的天主教异端国家,所以主动撤离了中国。
利玛窦规矩就是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烧香拜佛,这对罗马公教来说显然是不折不扣的异端。
明朝灭亡后,罗马教廷废除了利玛窦规矩,希望清国人成为正统的天主教徒,并愿意扶持清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天主教国家,但是清国的反应是激烈排斥正统天主教,只愿意遵行利玛窦规矩,成为一个庞大的天主教异端,这让耶稣会觉得自己消灭明朝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一个天主教异端的强大的明朝,将是一个比大英帝国更可怕的国家(新教本就是不受罗马教廷掌控的天主教异端)。
如果清国人成为正统的天主教徒,那么清国的天主教徒和欧洲的天主教徒会有持续不断的各种交流,清国将和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那样并行发展成为天主教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