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官方通报「初三语文测试阅读材料涉嫌美化侵华日军」:相关教研员及区教科院院长停职,如何看待这一处理结果?

搜狐新闻
123个点赞 👍

看到这新闻后找了好多地方都没看到原文,以对国内媒体的了解,我还以为又是一起断章取义特地搞出来的大新闻。

然后就被我看到原文了,仔细一看,还真没冤枉:

看完原文,首先的感想是,这文章的文字水平极差,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病句极多,连最基本的把意思表达清楚都没做到。

随便举个例子:“从来不干预军事的宝贝儿子,只为到这里看老父亲一眼”。

“干预军事”是什么意思?“干预”这个词是能左右某件事的时候才能用的,比如“干预决策”“干预政治”,而且,“军事”是一个宏观的词汇,“干预”和“军事”合起来,起码这位“宝贝儿子”得是议员级别的吧?结果这位“宝贝儿子”只是普通学生。这里应该用“参与”才对。

这样的例子,文章里比比皆是。

“早没有人烟的气息”,要么“没有人烟”,要么“没有烟火气息”,什么叫“没有人烟的气息”?

“岗田眼光充满血丝”……首先他想表达的应该是“目光”而不是“眼光”,其次,就算是“目光”也错了,因为目光是不能充满血丝的,只有眼睛才能充满血丝。

“复仇充溢着岗田的心胸,一定要拿这小股军人祭旗!”前半句是病句,应该是“复仇的怒火充斥胸口”,而不是“复仇充溢心胸”,后半句“祭旗”用错了,“祭旗”是出征前斩首敌人以壮士气的行为,他想表达的不是“祭旗”,而是“以血祭奠自己儿子”。

“突然间,山顶有人拿着好像是拿白色的布晃了一下。”——这一句不是我抄错了,原文如此。

最离谱的是结尾这段:“下面,竟还藏着一身洁净的日本样式青年装,唯独少了洁白的衬衣,袒露出青年健壮的胸膛……”

看到这句话时,我一度怀疑是试卷打错字了。这是成年人能写出来的句子吗?

这是翻译的,使我感到人工智能。

……不举例了,整个就小学生作文水平。一言难尽,自己看吧。

为什么要先拿文字水平说事?因为这是初中的语文阅读题,是考察基础语文水平的,它至少应该做到规范使用汉语,可它连这点都做不到。

然后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

另外,我们看看底下的题目:

“文中宝贝儿子的遭遇令你心生惋惜吗?请围绕角色命运,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杜鹃啼血形容极度悲伤,悲剧的始作俑者是谁?尝试分析不同人群的结局,并阐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4分)”

说真的,我很好奇这题他们给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就这俩题,怎么答才能不跑偏?

“对宝贝儿子的遭遇心生惋惜吗”我惋惜个锤子惋惜,前提就错了。

“悲剧的始作俑者是谁”这是历史问题,而不是语文问题,而且文章根本就没有提及始作俑者的问题。

另外,我很好奇出卷人是怎么解读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这三个问题,统统都无法扣原文去回答。因为原文通篇都是从这位“大佐”的角度出发写的,前因是大佐“无辜”的儿子被杀了,后果是大佐去复仇。你却让学生去分析宝贝儿子,去分析始作俑者。这不是脱离文本谈问题吗?

即使不谈立场问题,这篇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语文试卷上,我真的很好奇这篇文章被选上来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发布于 2024-03-26 17:26・IP 属地湖北
陈野亮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