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如何评价B站实时军事视频评论区鼓吹三战?

改天马到成功
256个点赞 👍

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可能是因为许多人假想中国会是美国在一二战的情况。

美国在一战和二战里面因为种种原因,国民生活质量确实没有大幅度下降,相比欧洲打的鸡飞狗跳,巧克力就能换女人的地步,美国国内只不过是鼓励大家拼车。很多人代入美国不代入苏联,可能是因为中国在陆上不面临巨大的常备力量威胁,而且认为未来战争主动权在中国手中,无法想象本土被蹂躏的情况。

我只能说应该是一半一半吧。按照中国的体量和现在的战争逻辑,像二战那样的大规模陆军会战发生在本土的可能性确实非常低了,但是制裁和逆全球化在生活消费品上的打击可能比二战的落差还要大。二战的时候人们没有太多电器,有点主食和基本蛋白质就觉得生活不错了,美国人也就是再多点香烟和酒,有钱的能开上小车;现代人的娇贵生活里充斥着全面战争前一个月就要消失的各种东西:互联网,大排量汽车,电子游戏,进口食品,精加工的烹饪食谱...

我觉得现在的反战宣传有个问题在于总是用八十年前世界大战的景象去恐吓人们,要不然就是用核战争这种最极端的同归于尽的情况去规劝,但问题在于对于年轻世代来说这些东西没有什么说服力。他们潜意识地不觉得中国会再出现二战那种本土决战的情况(我也同意这一点),核战争这种同归于尽的逻辑甚至对很多人来说是可接受的(贫穷与富有,发达与落后一起湮灭),习惯了极其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全球贸易的他们恐怕也很难区分哪些产品会失去。

这个问题的一大根源还是在于未来大战的模式太不清晰,就比如法国人二战拿一战的东西做发展宣传就很有效,因为那种恐怖就在眼前,但现在的人来说真的太遥远了。

二的话听着可能像是暴论,选择性看就好。

我认为中国民族主义革命从来没有被完成过,他在30-40年代被康米中断后这种叙事被埋藏但是并未被消退。你综合看传统的非移民国家,民族主义的消退都伴随着一次惨痛的大战,典型的就是欧洲,在二战后欧洲共同体能够建设成功在思想上最重要的一点之一就是民族主义叙事的破产,没有人想再为这种东西送命了,转而建立起康米和目田的对立。

然而中国近些年缺乏主体叙事是个思想上很严重的问题,传统的共-资对立叙事日益衰退,更多的人重新捡起了民族主义的叙事,或许是国族的,或许是汉族的,甚至是少民的,因为这种叙事从来没有被打破过,相反它是被一场惨痛的战争记忆(抗战)建立起来的,非常坚固。题主说是像德国,我说恐怕是更像法国,普法战争遥远的复仇记忆滋润着法国人在一战迈向炮火。德国在一战前连战连胜反而是不符合我国民族主义情节长期被压抑的情况。

我一直有一个比较悲观的想法,我相信对于非移民国家来说,民族主义叙事是必须经历且必须失败的一个阶段,按照一般观点民族主义的后续意识形态无非就是康米,目田,安那其等,这些都是要建立在民族主义的尸体上,而中国的民族主义叙事本来应该由KMT在上世纪晚于西方大概50-80年时间完成,但最终却拖到了现在,这才是这些小年轻看着这么异类的情况,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因为世界上还有体量极其巨大的人口也没有走到这一步,比如非洲,印度,阿拉伯地区有的是。

我一直在想对于传统国家来说,民族主义阶段有没有可能被跳过?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是可能要非常机缘巧合的条件,比如日益繁荣的物质生活,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改变等等,但不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是正在失去这些东西的时代,所以我觉得恐怕我们必将面对这个结果。

发布于 2024-03-28 06:08・IP 属地德国
勇武的加兰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