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如何看待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量增长近50%?

惠鹰幛
5个点赞 👍

一个很要的信号是:加速内卷,结构多元。

为什么呢?窦校长从武大转至基金委,任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自2023年4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新官上任,烧了几把火。从本科生首次申请、博后解绑依托单位、面上破除申二休一限制、杰青二期、三期,以及首次接收社会捐赠...

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让准备躺平的人再跑起来,让功成名就的人继续拼搏。。。然而,项目池并未随着申请基数的增加线性提高。

  • 优秀本科生资助
2023年基金委的一大改革就是把人才资助端口前置。前不久,我们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科大等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各大高校确实存在一些学有余力、又有科研兴趣和天赋的本科生。我们计划在一些高校进行试点,选拔少数优秀本科生进行资助。我们不需要这些本科生像申请杰青一样陈述科研成果,而是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交互式讨论。同时,让新当选的杰青担任评委,跟拟选拔的本科生们探讨科学问题,看他们的科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科学是否有热情,这些都是做科研必不可少的素质。此外,我们还要为他们提供参加一些综合性的高端青年科学家论坛的机会。
【中国新闻周刊】窦贤康:让最有活力的科学家得到稳定支持
  • 小米公益向基金委捐赠1亿元

窦贤康主任指出,此次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与小米公益基金会开展合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探索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中的又一开创性工作,拉开了科学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的序幕,为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小米捐赠1亿元,支持青年人才培养!雷军发文

  • 取消面上项目连续两年申请未获资助后暂停一年申请的限制

此前,该政策规定了科研人员在连续两年申请但未获得资助后,需暂停一年才能再次申请。这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科研人员连续申请的机会,也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规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申请限制的取消,预计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面上项目的申请中,这无疑会增加申请的难度,也会对基金委的评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人员需要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和创新性。项目的研究方向、方法论、预期成果以及对科学或社会的潜在贡献将成为评审的重要考量因素。科研人员需要在申请书中清晰地展示其研究计划的优势和独特性,以脱颖而出。

  • 取消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允许博士后变更依托单位的限制

过去不允许变更单位的政策导致许多博士后望而却步,因为即便成功申请到国家青年基金,也不能随着个人跨越单位,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出站后找工作的自由度。在这种情况下,申请青年基金反而更容易被博后设站单位卡软肋,使得科研者在面对职业发展选择时感到困扰,这种困境的存在显然有悖于科研人员的个体发展需求。

  • 杰青基金延续资助项目

国家杰青,最高可获15年支持。在杰青基金项目结题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开展分级评价,择优选出一批极富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优秀人才,给下一个5年周期的滚动支持,通过选拔的杰青,特别优秀的最高可获得15年的稳定支持。引导和鼓励项目负责人持续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探索构建对基础研究人才的稳定支持机制。

发布于 2024-03-26 14:55・IP 属地重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Ysfield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