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对一些院校政策,以及海外优青比较了解,我试着通过类比的方式来看待面上今年暴涨的问题。
先说结论:增长量大,但多数为底部炮灰(或者叫基数)增长,对头部玩家影响不大,甚至利好肩颈部玩家。
我先说院校政策。因为我是普通大学的老师,所以我就说说了解的双非大学 学院的情况,985 211名校我确实不太了解。在我所在的省份,相当一部分普通高校是非常热衷于鼓励在职教师申报的,他们会采用“摊丁入亩”的方式,在每年年初的全校大会等场合给各个学院 研究院(如果这个高校就是某某学院,那么对应的就是系)摊牌任务,比如机械学院今年要申请60个国自然,要中5项;计算机学院要申请32个国自然,中2项,等等诸如此类的任务。因此学院or系必须绞尽脑汁的push在职教师申请(要不然院长书记的年终奖会有影响),甚至有的学院or系提出,只要提交本子,就给若干元的金钱奖励(或者是给绩效分,绩效分年底也会算成钱,一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有相当一部分提交了的本子质量较差,或者是教师的研究基础较差,但是为了金钱奖励和不想被领导叨叨,于是也就交了。在双非院校,基本上50%以上的本子(我这都很客气了,实际情况大家考虑),由于本子或者自己不太强,也没什么关系,而且本身就是为了凑数的那种,提交上去就“坐等淘汰”,成为基数(炮灰)。那这种本子,多一万个少一万个对头部玩家影响非常小。反而由于考虑数量和比例的关系,搞不好还会让批准总量增加,反而让头部和肩颈部玩家(尤其是肩颈部,就中上等)有更多机会。打个比方,张老师的本子,在某个口子中,1万申请中排名1850,按照17%左右的中标率肯定没戏。但是他这本子在1.5万申请中,能排名在两千一二,即便是中标率下降到14-15%,那他也能中了呀。张老师肯定还得感谢这些炮灰为他充当基数。当然如果下降到11%甚至10%,那还是没机会。但至少张老师有一线生机了,还可以讨论上或不上了,而按照之前的算法是肯定不上。
海外优青也类似,就最近几个月,南方某发达省份的多所高校都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我,问问我能不能帮着宣传一下,找几个海外博士,应届的都行,以他们学校为依托单位申请海外优青,文章成果啥的随便,就是凑个人头,事成给若干奖励。列位看官对比一下,这思路是不是和上面的高校摊丁入亩给学院,学院绞尽脑汁求数量 是一个道理。都是希望提升底部炮灰数量,同时希望中标率稳住或者不下降太多,以保证头部玩家顺利上岸和肩颈部玩家涉险过关。还是同样的例子,某个口子600人申请,16%的比例,排名103没戏。那要是800人申请呢?排名稳住前120,即便是15%的比例都能中了。
因此,我得出了结论:增长量大,但多数为底部炮灰(或者叫基数)增长,对头部玩家影响不大,甚至利好肩颈部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