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承认错误了啊。
有多少企业老板,敢明着承认自己错了?公司策略错了?
我们一起改正错误吧!
之前小鹏G9上市发布滑铁卢,也没见何小鹏出来实打实的承认错误,且分析到底错在哪里。只是默默又发布了一回。
最主要的是,理想直接给出了方案:
1,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2,通过共创,达成共识。3,实事求是,知错就改。
这符合理想一贯的企业文化,以前也是这么干的,而且是接地气的的说法。
也许梅噶销量可能上不去,但是理想的意思很明确,只要用户来看梅噶,就带他共创!把他拿下。这不就是很好的思路吗?
另一个细节,理想背后隐藏的优势,大家可能都没有体会到。那就是,产能!
梅噶最开始的预计产能是9000一个月,说明工厂是支持这样的计划的。看看理想其他L系列的产能,就知道,订单只要有,就能很快交车。
之前小鹏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吃了产能不行的亏。同样下定一辆车,一个1到2周交车,一个6-8周交车。哪怕前面那个贵一点。尤其是,到了40万以上级别的车辆,各方面的体验都需要拉满,才能符合要求。
所以,留住那些愿意看梅噶的人,带他体验,告诉他可以很快交车。这就可以了。这就是从0-1,真正做起来。这个过程,就好像当时理想one刚出来的时候,只要用户去体验,那转化率就会很高的道理一样。
我不需要做到顶级,我只需要比原有竞品车型好一点。原来的BBA车主。一体验,嗯,空间够大,嗯,有冰箱沙发彩电,嗯,还有智驾,嗯。还有理想同学,语音交互。还没有里程焦虑。比我的奔驰强。换车可以买。
并不需要智驾做的过当时第一小鹏,服务做的过当时第一的蔚来。
那这个1,就做起来了。
这次,也许,梅噶要走的0-1,可能会很长。但是,这一步 至少动起来了
发布于 2024-03-21 17:23・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