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圈回答,我就不予置评了。
民国的饥荒最关键的原因就两个字—战争!
民国的饥荒即便是1942河南的大饥荒也不是全国性的饥荒,属于区域性的饥荒,在民国并没有全国性的饥荒存在。
饥荒的出现首先是早期的军阀割据,各地军阀为了扩充兵员,为了保障发动战争的资金,不可避免的会抓壮丁甚至横征暴敛,最终这个重担就落到了农民头上,农民为了躲税抗捐就只能离乡背井,这样一些地方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吃饭成了问题。
其次抗日战争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国的平原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地方无一例外的受到日寇的蹂躏,对于当时还是农业国家的中国来说,粮食的缺口就相当大,为了保障抗日所需也不可能大规模的海外购买,更何况除去滇缅公路等,海岸线也基本被日寇封锁了。
但之所以没有产生全国性的饥荒,一来民国时期人员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国家这么大,总有地方可以找到一口吃的,问题只是走得到走不到。
二来海外华人华侨以及一些讲道义的国家捐款捐物,比如东南亚的陈嘉庚等就捐过不少钱财,这些购买成为物资,冒着极大的风险运入内地。
编辑于 2024-03-21 15:43・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