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这首歌完全就是张云雷的统治区,开口就已无敌:雍容而大气,恢弘而富有张力,犹如绸缎裹着钢筋,在锦衣华服的伪装下宝剑出鞘!这不仅仅是声线上的适配,更是技巧上传统与流行的完美融合。张云雷终于不再执拗于“专业歌手”的匠气,开始向着“时代歌者”的匠心迈进了!当浮一大白!
光阴不负等待,真心必有回响,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从那个学唱着邓丽君的懵懂少年,到那个改编探清水河的相声演员,到跨行恰饭的专业歌手,到寻寻觅觅为代表作费尽心思的张云雷……他总想着干什么像什么,敬畏着传统的权威,也敬畏着流行的专业,唯独低估了自己歌唱领域的独树一帜。君子慎独,卑以自牧,那是修养是美德,但不可自欺自弃,兜兜转转,他最应该做的是张云雷。
《华夏》决非横空出世,而是应运而生,它来的不早不晚,正是张云雷上下求索,认知重建,重拾自信,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时候。作为张云雷歌手之路的旁观者,我以为:23年的新专辑《歌者》是他最大的转机,刘胡轶是他最重要的贵人,他终于在“试试”的蛊惑下,打破以往认知,排除干扰,找回了自己金子般的声音;这之后的四场“歌者巡回演唱会”,是他最好的试金石,真刀真枪背水一战,是救赎也是洗礼,让他找回了自己丢失多时的自信心!
言至于此,这首仿佛为张云雷量身定做的《华夏》,仿佛冥冥中就带着与歌手一样的灵魂契合,带着它浓浓的国韵国风,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凝聚着浓郁的中式美学,在甲辰年开启了命运的轮盘:一声“华夏”的呐喊,仿佛挑动了人们骨子里叫传统的那根弦,告诉世人:国学文化在复兴,东方美学在回归。
《华夏》这首中国风歌曲,诚然带着教化的目的,政治的导向,却在制作团队用心良苦的创作下,用独属于东方的腔调,用华人启蒙教育的经典,用中国人同气连枝的情感,以流行歌曲的表达形式,润物细无声的催动听众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在作品中,爱国不再是口号,而拥有了生动的形象,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人应该做的,这才是真正的文化秉烛人正确的打开方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艺术没有国度,但文艺工作者有国度,泱泱华夏,多少文化秉烛人在默默燃烧自己,照亮未知的前途,文化自信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历经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可以屹立不倒、焕发勃勃生机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华夏力量。
衷心期盼我中华大地凤起龙腾,九州大同,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