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经写了一篇,本来不打算再多说了,可是今天看到我家爱豆在微博接二连三像只小猫咪一样上线看一眼,再看一眼,想必很想听到更多的想法和声音。好吧,那就再说几句——
我家爱豆一向是又美又飒又风趣,我也一向觉得不是“美”不足以形容他的某些特质。但这首歌不能用“美”来形容,真的不能。
《画中寻》是“美”,《华夏》是“重”。
数千载文明不断,不是美和智慧就能延续的——两河文明的文字数理不够智慧吗?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不够壮美吗?我们之所以还能在唱词中历数“三百千”,援引“诗词曲”,汗青充栋,热血如昨,就是一代又一代郑重又珍重的传承——或田头耕种汗湿黄土,或高居庙堂忧国忧民,或寒窗萤雪苦读不辍,或立德立言一往无前……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在每一个文明几乎断代的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批执著到“一根筋”的人,把自己能做的传承拼命保存下来,可爱可敬的,永远是一个个曾经或现在认真鲜活地生活在华夏的人。
所以青衣不足以载其厚重。
所以嘻哈不足以彰其庄重。
鼓韵作底,老生为体,说唱如桃李花开明丽清新,穿行于五千年华夏血脉的厚重沧桑间——奇妙的融合,奇妙的歌者。
只是有个问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三餐同饮,四季没有时差”,“五十六个民族本是一家”……多有烟火气的歌词,却硬生生被我家爱豆化繁为一的唱法唱出了一朵没有烟火气的高岭之花……怎么学啊?
戏韵,曲韵,太平韵;底气,大气,金石气——气韵殊胜,耐听好听……不好学。

发布于 2024-03-21 17:22・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