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 20240320 新歌《华夏》
被一开口的京剧老生叫板“华夏”惊讶了一下,接下来居然是一长串rap。 白天一直在听预告的三十秒,那一小段偏于传统,所以对主歌部分的现代rap元素,属于完全没想到的意外。甚至一时间不知道他怎么转到传统唱腔上去? 这种元素拼接是很容易出现隔裂和不协调的。 而且,张云雷你不是说自己不会唱rap的吗?
张云雷的嗓音从京剧老生的古典,进入主歌部分则马上变成我们熟悉的张云雷惯有的比较现代的轻柔歌声,但是形式又是难得一听到的rap,他长期传统演唱打下的扎实基础:字正腔圆。 原来rap也是可以唱清楚每一个字的,原来每个字都唱清楚的rap一样是有节奏有grooving有连贯性的,rap的丝滑绝不是因为字与字之间模糊不清,丝滑,是每个字和音符之间的贴切与融合,而每个文字本身的表现力度并不会因为演唱的流畅而出现面目模糊的情况。 优秀的丝滑是词意和旋律都让人感觉到了愉悦和放松,缺一不可, 听不清唱词的歌,肯定不是没有缺陷的作品。
随着语速逐渐加快,张云雷的唱腔也逐渐变化,“血脉流淌、来自炎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他就这样从现代走回传统,“有难同当”的唱腔已经在变,“当”字结尾很自然就过渡到了传统唱腔, 张云雷可真是一个小机灵。
下一部分就是听了几十遍的预告30秒,这一段我个人最喜欢第一句:“一湾海峡哺育两岸人家”。 “湾”、“育” 的近乎气声的轻音,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声了。 赋予整首歌大气磅礴之下的柔情与抚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不是某一种单一的形式, 有内涵有深度的文化必定是多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形式多样,可以在相似的精神主旨之下呈现不同的风格和面貌。 张云雷的演唱也是如此,他从来不会局限自己于一种表现方式,他可以唱洒脱的“好胆你就来”;也可以唱内敛的“轻春”。 “湾”和“育”,让我想到当年的“送情郎”示范怎么算是“讲究”的小曲演唱。 仅仅几个字之后的“两岸人家”的“人”,“本是一家”的“一”,则颇有评剧旦角白派艺术的韵味:圆润隽永,低回婉转。 词的意境,和演唱的情绪表达,严丝合缝。
“海水尚有崖,思念渺无涯”,半说半唱的两句,用到的是刘派京韵大鼓的风格。 同样,演唱手法为歌词与旋律服务,丰富歌曲节奏变化以突出感情重点, 同时抓住听众的耳朵,引起关注,虽然歌曲逐渐走向结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张云雷说过很多次,他唱歌是说故事。 好故事需要起承转合,制造冲突,唱歌也是,好歌是要有情绪的,歌词的情绪,旋律的情绪,节奏的情绪,缺一不可的演唱者的情绪。 他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和谐一致,“海水尚有崖,思念渺无涯”是整首歌情绪的一个冲突点, 他用了一种在歌曲中听着意外,但情绪到位的半说半唱的方式, 也在为后面一句歌词服务:“浮云游子等回家”。
整首歌的最后一句,呼应开头,一句京剧老生叫板“华夏”,结束。
整首歌,传统部分运用了大量京剧老生的唱腔。 评剧、 小曲、京韵大鼓的痕迹也时时可见。 再加上一句我不确定是不是张云雷自己演唱的京剧旦角的和声。 现代部分则是张云雷擅长的流行以及初次尝试的rap。
想起我很喜欢的一种,现在几乎可以说是失传的艺术形式: 锦灰堆。 锦灰堆看似破旧残片拼凑的游戏之作,实际上制作过程中,【技术含量高,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要善写真、草、隶、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体和善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熟知各种碑拓、青铜器造型、能篆刻各种印章、等等绝活。制作难度大,耗时之长,胜任者极少,所以日渐萎缩,终成绝响。】
各种演唱元素的组合,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某一种,然后肆意的拼凑。 一首好听的歌,本身就应该是和谐的,元素叠加是为歌曲服务,而非割裂。 要利用好多种元素,也必定对他们有长期的学习、练习、灵活运用的基础。 利用多种艺术元素,发挥个人特色,最大限度呈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一首好歌,遇到一个对的人,是彼此的成全。
而此刻,我想许个愿:张云雷,咱们什么时候来一回“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还有,你什么时候偷偷练的老生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