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我国货币总量突破 300 万亿,这对于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白龙逍遥
1个点赞 👍

为啥宏观经济好,我却感觉更穷了?


前阵子,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说美国总统拜登,他做国情咨文。拜登就说经济方面他自己搞得不错,自己吹自己。美国老百姓听了,不买账。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再次伟大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却变差了呢?


所以说很多国家有一个普遍的类似的问题。宏观经济指标跟老百姓的个体感受的温差问题为什么会存在?是数据造假了吗?


也不见得,我感觉有这么几点。宏观数据,咱不能把宏观数据跟个体感受划等号。宏观数据是没有人情味的,你品一品我这句话。就比如美国说它有3.7%的失业率,算是比较低的了。劳动力市场那是一片火热。但再低,劳动力市场再好,也扛不住有人破产,有人失业。


咱们有诗云,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世界就是这种参差,同样的3.7%的宏观失业率,对于个体来说,失业要么是0%,要么是100%的区别。更关键的是,这个个体还真不一定单指一个人。有可能是某些群体或者是某些非红利行业。


咱还是拿美国举例子,拜登就说咱们美国的技术服务业加速增长,底层岗位也不断增加,挺好的。但技术服务业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并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它往往就是美国的上层精英。而底层岗位最直接的受益者也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它往往是移民,合法的或者是非法的移民。只有他们愿意做底层的工作。而占美国总人口比较高的这个美国中产群体。他们并不是拜登政府政策红利的最直接受益群体,所以他们对美国再次伟大的感受并不明显。


甚至恰恰相反,美国中产现在反而压力山大,为什么呢?美国中产从事最多的互联网金融、银行业,这些都在裁员。互联网行业垄断企业,像亚马逊,谷歌都已经放出了裁员消息。这些龙头企业,巨头企业都不好过。中小企业更不用说了,最近几十年互联网行业是吸收了大量就业的人。不少互联网人确实赚到了不少钱,已经跻身了城市中产。


但现在这些人反而每天担惊受怕,怕被裁。肯定他们的情绪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经济的预期。再说金融业和银行业也不好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6号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这个消息?他说了商业房地产和美国的一些地区性银行都有潜在的危机。接着我就翻这个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报告。他说2023年第4季度美国银行业的收益已经下降了43.9%。这家公司它有一个问题,银行名单里面又新增了8家美国银行。现在已经有52家美国银行都有问题了。


假如说互联网的影响是部分群体,但像银行金融,它影响的就是比较大范围的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很多美国老百姓就担心自己的钱打了水漂。


另外还有一点我要给大家指出的就是分散效应,怎么理解呢?美国前几年他一直在持续通胀,像物价、房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虽然美国政府也象征的提升了一些行业的时薪。但问题在于发薪的时间就那么几天。一个月的5号、7号或者是10号,只有那么一天发薪水。但你消费却是每天都要进行的。薪水发了之后,高兴还不过一秒。你看他们就要赶紧去还贷款,交水电费。面对超市里面的高物价,也是钱还没捂热全花出去了。


薪水上涨带来的短暂的满足感根本抵不住每时每刻生活开支的压力。那负面情绪就很容易被放大了。当然,咱也不是说个体感受没意义。老百姓反馈的问题其实就是经济的堵点。为官治民,还得重视老百姓反馈的这些问题。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普遍问题,经济自然就好了。

发布于 2024-03-28 16:18・IP 属地湖北
苏晚轻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