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我国货币总量突破 300 万亿,这对于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白龙逍遥
765个点赞 👍

乐子人以为自己在看乐子,却不知道大家都在看他,因为他就是最大的乐子。

有乐子人说,中国M2已经超G7国家货币量总和了,可依旧通缩,还不如日本。

即便他看到了他所理解的“货币总量”与通缩之间显而易见的矛盾,但宁可认为这是中国的乐子,也不愿意稍微审视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典型的乐子人,他们一定要假设中国不行,然后再反推理由。

即便自相矛盾,他们也宁愿说,这就是因为中国不行,所以才矛盾。

从建国开始,秉持着“中国崩溃论”的乐子人们,已经被打脸70多年。

可他们依旧不抛弃,不放弃,脸都肿了,依然战斗在唱衰最前线,这是怎样一种精神?

回到这个问题,中国突破300万亿的是M2,广义流通货币,而不是货币发行总量,这两个数之间差着十几倍杠杆呢。

美国M2的统计,跟中国完全不同,甚至从M1开始就已经不同了。

美国M1不包括财政部、美联储及存款货币机构手中的现金与存款。

M2中的定期存款只包括1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零售货币基金也只包含10万美元以下的机构货币基金。

也就是说,中国M2中的几个大头,美国都没有统计进去,当然就比中国小。

本来这玩意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根本不算个问题,人家知道对比货币发行量,看央行资产负债表就完了。

美联储去年从4万多亿直接暴涨到近9万亿美元,同期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大概在40万亿人民币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谴责美国滥发货币的原因。

但2024年,美联储在缩表,现在已经从9万亿缩减到了7.5万亿美元。

中国也在同步缩表。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比值,基本就是围绕GDP比值波动。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央行紧盯美联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联储保持美元稳定的能力。

而且,滥发货币会增加M2,但未必导致通胀,日本这几十年的量化宽松就是最好的例子。

想弄明白货币机制,你必须先弄明白这几个概念。

假如银行顶格发贷款,100存款,发放了1000贷款,准备金率10%,准备金100。

那么如果央行“降准”1%,银行就会释放10元准备金。

反过来看,这10元准备金还在准备金账户,因此银行可以多发放“多余准备金除以新准备金率”,10除以9%,约等于111元一次贷款。

一次贷款出去的钱又被存回来,再二次贷款,根据乘数效应,最终可以撬动1200元新增贷款。

中国存款总规模将近300万亿,准备金率在低位,7%到8%左右,准备金总额20多万亿。

如果降准0.25%,根据上面公式,理论上将增加3%到4%的一次贷款,也就是大几千亿。

但是因为乘数效应,最后理论上可以放大到几万亿,都是市场上凭空出现的钱。

反过来,如果升准,市场上也会减少几万亿流通空间。

央行就是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量的。

当然,这是理想情况,现实情况就复杂得多。

人家贷款未必存回来。

你想带给人家,人家也未必要。

所以,这个乘数永远不可能达到理论最大值,而且大小不可控,市场说了算。

央行只能根据市场数据,及时调整。

所有这些钱,统称为M2,也就是广义流通货币。

M2包括M1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以及证券保证金。

M1则包括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

M0则是流通中的现金,包括现钞,即纸币,和现汇,即银行账户里随时能花的活钱儿。

看得出来,M0的流动性最好,随时想花就能花。

M1次之,单位活期存款想要花,需要内部审批流程,动辄几个月,并不是想花就花。

M2就是最广义的货币了,什么样的流通性都包含进来了,股票债券这些,也算在里面。

这三个里面,能够形成消费的只有M0。

或者说,M1和M2想要形成消费,都要先转化为M0。

这个好理解,付款都得是现金,没人拿存单或者股票买东西。

但是央行通常并不能直接影响M0,而只影响M2。

但M0才影响通胀率。

央行无法直接影响M0,也就无法直接影响通胀率。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直接影响,像美国那种,直接往居民银行账户打钱,就可以影响M0,直接刺激消费,从而增加通胀。

但在中国,就未必行得通,钱发下来,没准儿转头人家又存定期了。

所以,中国很多地方采用了发购物券的形式,只有你消费了,这笔钱才补贴给你。

除了这种极端方式,央行想要影响M2到M0的转化,最常用的手段是利率。

这个好理解,利率高,大家喜欢存钱,利率低就不喜欢存,负利率,理论上就都不存了。

但这招儿也不是100%管用,像日本已经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很多年,可M0就是转化不过来,大家就是不消费,通胀始终起不来,一直面临通缩风险。

因为M2中,除了存款,还有证券保险这种蓄水池。

降准也好,降息也罢,逼出来的贷款,很多进了股市债市,就是不向M0流通。

其根源还在于社会预期。

企业预期不赚钱,自然不会把贷款投入生产,不如在M2里面转,吃吃息差,炒炒股。

再向下追溯,回到个人预期。

大家都预期通缩,自然就不会花钱,等明年物价更便宜了再买,不香吗?

结果通缩更严重了。

反过来,大家预期通胀,自然没人存钱等着贬值,取出来都花了,物价自然要涨。

结果通胀更严重了。

这种预期一旦形成,便如瘟疫般蔓延,政府很难干预。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为什么通胀和通缩都难以控制?

因为央行只能间接影响M2,也就是货币供应总量。

但由于乘数效应,微小的降准,可能撬动巨大的货币增量。

而这个乘数政府无法控制。

同时,政府无法影响M2向M0的转化。

货币量再小,一旦大规模转化为M0,一样会产生通胀。

最后也是最玄的,就是社会预期,一旦预期通胀,就会形成踩踏,根本遏制不住。

最后还是奉劝乐子人一句。

找乐子,可以,但千万别碰专业领域,别碰带数字的。

以你们的能力,看看“江苏球迷辱骂辽宁球迷”这种简单点的,不用量化,甚至没有复杂原因,情绪上来,喷就完了。

而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世界真相的同学,我劝你们,也别盯着美国找乐子。

尤其美联储这种专业机构,人家现在的能力,确实比咱们强。

人民币想要全球化,我们得跟人家学。

后面有机会讲讲美联储,人家的“预期管理”可谓登峰造极。

既让你相信政策可预测,又从来不让你预测对,比我们这边有些部门“辟谣第二天打脸”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你如果非要看乐子,倒是可以看看民选总统的乐子。

这帮人乐子多,且不容易打脸。

很多人当总统前,就是个网红或者演员,连个村都没管过,你说出乐子的几率有多大?

而且人家也不在乎,哄着选民高兴就完了,日子好不好也都是你们自己选的。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编辑于 2024-03-28 01:58・IP 属地美国
墨子连山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