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回答

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名副其实还是夸大了?

婷婷

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评价还算是中肯的,算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整体来说,其实明成祖朱棣刚开始的意思并非只是想要天子守国门,而是开疆拓土之下,使北京不是国门,奈何后代不争气,北京还是成为了国门

但怎么说也是天子守国门了,所以不妨碍其整体评价的

明成祖朱棣刚开始迁都北京,并非真的是想要“天子守国门”的,其实是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之所以迁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因地理位置靠南,并不适合统御全国,所以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四年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考察,有着迁都西安的打算。

但随着太子朱标回京以后,在洪武二十五年的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是深受打击,迁都之事自然是不了了之,暂时搁浅。

明太祖朱元璋清楚南京不适合统御全国,明成祖朱棣自然也清楚,所以这是朱棣迁都的一个必要前提。

朱棣迁都北京,其一是以皇帝镇边的模式取代塞王守边模式,避免了再出现一个像他野心勃勃的塞王,效仿他造反夺取江山

其二在于,朱棣迁都北京,很明显他的野心不止于以皇帝镇边这么简单,而是还有一个以攻为守的考虑,打算以此开疆拓土的。

其三则是到了明朝,随着中国历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越了北方,甚至是远远地将其甩在身后,朱棣迁都北京,有着南北经济再平衡的考虑。

其四在于北京毕竟是朱棣的根基之地,他在这里积累了造反成功的资本,不说其他考虑,以个人情感来说,比之其他地方,朱棣肯定是更倾向于北京。

总结来说,明成祖朱棣刚开始迁都北京的想法,是想着以皇帝镇边来取代塞王守边模式,但并非单纯的只是“天子守国门”,更是想着以攻代守的,而他在位时期,明朝疆域的确达至巅峰,北方五征蒙古,南平安南,东北立奴儿干都司南平安南,西北设哈密卫。

君王死社稷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在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以后,选择了以身殉国,所以被后世如此评价。

崇祯帝这个人怎么说呢,大节不亏,小节多瑕疵。

他在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以后,因为逃跑无望,所以才选择自缢。并且死前认为能沦落到如此境地是“皆诸臣误朕”,认为是诸位大臣坑了他,有推卸责任的意思。

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所谓的“君王死社稷”就是一个笑话。

诚然崇祯帝朱由检的以身殉国,有着无奈之下选择的原因。

但不可否认也不可改变的是,历史上崇祯帝朱由检并没有为了苟延残喘而投降李自成,而是选择了自缢以身殉国,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是无可改变的,不能以这是他无奈之下的选择来全盘否定吧?

可能有人还会认为崇祯帝这样选择正常,没什么可歌可泣的,不自缢,被李自成抓住肯定会遭受更大的羞辱。

其实认真看看史书,李自成曾有让崇祯帝禅位于他的想法,更何况李自成进京以后,是从起义军领袖向天下共主转变的关键过程

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看,李自成至少面子上不会虐待崇祯帝,加之南方尚未平定,关外大清虎视眈眈,不排除李自成有利用崇祯帝发挥出其他作用的想法,所以崇祯帝若是投降,还是可以再苟且偷生一段时间的,但是崇祯帝并没有。

最后在大势已去下选择了以身殉国,这样的风骨还是值得肯定的。

发布于 2024-03-21 19:03・IP 属地辽宁
大时代和小时代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