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回答

后现代和解构凭什么不好?难不成我作为一个下层群众,还要去支持那些专门发明出来愚弄自己的中世纪思想吗?

YoungGod
15个点赞 👍

首先中世纪思想也不是为了愚弄民众的,它是用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的。

正确的态度并不是去把曾经神圣的东西放到今天这个不一样的时空去解构。而是代入当时的时空环境理解这些神圣和权威从何而来,它们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再然后你可以从更高维度上去借用类似的手法,创造类似的概念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这样说可能抽象,那么我们举个例子,科举制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很显然中国南北朝分裂了三百多年,人头滚滚,征战不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世家做大。所以隋唐兴起的科举就为了削弱世家。

有没有效果?非常有效!唐中之后就已经是

“昔日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以这么说,没有科举制度,中国就不太可能长期统一,国家分裂的趋势会继续。

这个思路好不好?好到爆了!

然后呢,为了防止舞弊,宋代又实行了考卷密封,专人誊抄再给主考官审阅。

到了明清为了让考试更加公平更加标准化,直接定死了考试范围。

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最公平,最先进,最完美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和权力分配制度。

当然,科举制度有弊端,它的弊端老生常谈就是僵化,就是考了很多无用的东西,禁锢了人才。

但是,代入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中国所有可以探索到的地区,中国最大,最强,最先进!能动摇中国的只有内乱!那么你说,科举制度是不是完美地把有头脑的人都笼络在朝廷里,完美地避免了内乱?

今天你有了上帝视角,你可以骂科举考试垃圾,误国误民,可以解构,嘲弄。但是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你从解构中学到了什么呢?

如果你来当一个领导,你的组织没有紧迫的外部压力,你的内部派系林立,很多部门尾大不掉。你怎么办?

抄作业呗!搞个类似科举制度一样选拔考试或者考核标准。做得好就重用,尽一切可能杜绝作弊。然后你就能看到那些不听你话的部门领导手下的人蠢蠢欲动,一个一个地开始向你靠拢。你只要能不惜一切代价重用几个通过“考试”的人,接下来就等着基层一波一波造反投靠你了。没有什么比公平,透明,公开的晋升规则更能让基层兴奋的了!等到基层都参与到你这套制度里,那些尾大不掉的手下也就成了光杆司令。

然后你看看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有没有发现很多东西是共通的?

有句话叫做“不破不立”,破没有任何问题。就好比你觉着房子住得不舒服决定砸了它建个新的。这当然是好的。可是如果你没法把新房子建立起来就不要急着砸了老房子,那就是非常愚蠢。

因为一旦下雨,睡在雨水里的滋味不好受!

后现代解构的问题就在这里,拆比建要容易,只有拆没有建或者非把拆得漏雨洒风的破房子称为“艺术新房”,这就是自欺欺人了!

自欺欺人的后果就是一旦经历风雨,所有西洋镜都会被戳破。你再催眠自己那栋千疮百孔的废墟是你的新房也经不住风吹雨打。

编辑于 2024-03-25 14:04・IP 属地美国
俗不可耐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