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回答

如何评价茹斯汀·特里耶执导的电影《坠落的审判》?

长剑凌清秋
2个点赞 👍

婚姻生活:突破黑与白的界限

我十分厌恶《消失的她》的矛盾点设置,归根结底角色黑白底色非常明显。打着专治恋爱脑的名义但把角色写得黑白分明。带着这种对比去看《坠落的审判》,就会发现《坠落的审判》对多元主题融合之深切,对家庭社会剖析之彻底,黑白相融,最终融合成灰色而冷峻的思考。如此一看,《消失的她》堪堪算上一部爽文,表面上是婚姻陷阱,其实是痛快的复仇曲目,《坠落的审判》则充分站在了第三方的角度让人对婚姻陷入更深的思考。

顺便一提,个人很喜欢胶片质感的电影画面氛围(比如《河边的错误》)。虽然《坠落的审判》没有采用胶片拍摄,但是尽可能地用数字相机还原了胶片拍摄的氛围[1],让电影增加了惊悚感。

罗森门的音乐理解

这里先谈谈我注意到的音乐相关的表现。整部作品音乐显得非常突兀这种突兀一方面营造了悬疑,一方面又成为了反转的一部分,利用可谓是非常高效率。电影由女主和女主学生的采访作为开局,先在屋子里扫一通显得混乱的镜头,然后伴随着莫名其妙的BGM,也就是下面这一首的器乐版本。

听到第10分钟[2]的我真的在想,这电影是和观众有仇吗?

这首音乐可谓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中反复实现,这种跳跃还能带来反转。

第一个感觉,为什么音乐在放?悬疑感制造了(我开始以为是小镇广播)。

第二个感觉,塑造角色,女主对歌的评价是丈夫喜欢在工作时听,此时是正常的;法官对歌的评价是这首歌歌词是仇女,丈夫在宣泄,由于第一段的噪音攻击,我也对丈夫抱有起了巨大的敌意;在引发家庭矛盾后,这首歌让丈夫显得无能狂怒,开始悲怆起来。

剩余的突兀的音乐就是儿子的钢琴,显然是他对待父母的立场。先是回忆和父亲一起谈的曲目,然后母亲加入弹其他的曲调。显然是在争夺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罗森门的法庭审判

法庭审判就是撕开家庭矛盾的过程。

  • 第一阶段母亲的证言:鼓励孩子说实话、知名作家,完全正面。
  • 第二阶段警察的证言:证据不足,容易判为他杀,母亲形象开始扭转。
  • 第三阶段检察官的证言:母亲出轨,家庭分工矛盾积蓄已久,母亲形象完全扭转
  • 第四阶段孩子的证言:这是最深的升华。

可以说,全文最精华的证据是在结尾。如果孩子只是证明了母亲的清白,那这部剧只是完成了一个反转。但是最后法律派来的工作人员说的是——这不是做作出证明,而是作出选择。这就留下一个半开放结局,也为灰色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罗森门的地方还在于母亲的作家身份。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只在乎作家母亲的小说与现实的猎奇猜想。对于检察官来说,她只是个不合格的妻子,所以是预设了立场,甚至拿作品作论证。对于女主自己呢?最重要的是母亲这个身份受到了审视,最后案件证据也汇聚到了母子关系。

我一直觉得电影在有意识的让观众厌恶检察官?演员面相处理得比较凶,而且还喜欢到处走动,在讲述中大幅度地摇晃身躯和肢体,和女主方的律师完全相反。

法庭也更像审判,律师和检察官的交锋更像辩论。(史蒂芬金妻子不明不白真是黄金笑点)。在检察官眼里,丈夫才是被家暴的对象;但在母亲眼里,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

婚姻真正的束缚

此时审判进入深水区。生活最大的无解就是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就出现了悲剧?生活是复杂的,发生争吵的夫妻就一定是不爱对方了吗?持续了很久的婚姻就一定是幸福的吗?性,家庭分工,从他们各自的立场来看都是无罪的。就本剧的设定而言,问题在于在家庭付出和理想事业面前,总要有人做出妥协。为理想不妥协没有错,为婚姻而妥协也没有错,那我们该怎么办?结局——

女主胜诉,回到家只有狗狗迎接。她的儿子选择了相信她。

到此为止,现实没有留下答案,阴霾来到了观众心里。

参考

  1. ^DP西蒙·布菲斯谈《坠落的审判》幕后 https://zunzheng.com/news/archives/47298
  2. ^最开始听感觉是昆汀的感觉,但持续了很久我开始感到厌烦,感觉有10分钟了
编辑于 2024-03-26 22:13・IP 属地北京
滑翔闪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