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最近的争议,陈铭的问题在于两点。
1.明明和性别议题相关,非要跳过性别议题。
2.性别议题可以超越,但前提是要有这个能力超越,而陈铭显然没有能力——或者说是没有找到一个体系去超越,所以只能以『回避』的姿态去破坏。
熟悉荣格八维和mbti的人,看《坠落的审判》会别有风味。
从mbti来看,就是一个高开放创造力的P人妻子,和高线性秩序感J人丈夫的冲突。
讲真从mbti来看,妻子和丈夫的角色一点都没颠倒,因为在性别刻板印象中,女性就是P人代表,男性就是J人代表。
而在大的社会领域中,通常高秩序感的J人更能获得身份地位,究其原因是J人对于秩序——与其说是服从性高,不如说是有着一种自主自发的内驱力和偏好,而秩序的建立需要权力资源,J人自然比P人有更大概率获得身份地位。
但这显然有一个大前提——只有在高度强调秩序的领域,J人才能发挥长处。
所以,把mbti视为全然伪科学的人,实际上损失了一种应对复杂社会的抓手。
如果以mbti为抓手来寻求解决方案,影片里的丈夫应该先去担任妻子的作家经纪人,而不是把本该是合作关系的夫妻关系搞成竞争关系。
在度过经济难关后,如果还想写小说,那么本格推理,或者描述权力斗争的故事会更适合他。
作为一个J人,写故事也不能光靠27页大纲,起码有个100页细纲再动笔,可以参考魔戒和冰火作者的写法,设定丰富程度相对正文而言是远远溢出的。
而写设定,即便是J人也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去累积。
所谓高阶J人,就是一定程度可以掌握使用P人的开放创造性。
影片里的丈夫,显然是个跳不出框架的低阶J人,然后就只能在性别议题里打转,那场夫妻吵架中,丈夫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憎恨——对于提倡两性平等婚姻的憎恨。
包括检察官,在法庭上质疑女主搞『开放式婚姻』(女主双性恋),也是带着不屑和攻击。
这里也揭示了一个传统性别议题最大的弊端——用性别把复杂的人性一刀切。
讲真,纯粹以性别分工,无论是婚姻还是社会运转,都不如ABO小说设定来得科学,ABO小说还有男A女A,至少承认A这种属性不分性别。
但传统的性别观念,以mbti角度来看,在把P男强行压在J男框架内,把J女强行压在P女框架里,切切实实在强行抹杀约50%人类的生命内驱力。
只能说单一的性别议题,是这个世上最大的精神暴政。
影片里非常有意思的是,当一个可以很好利用碎片时间的P女,获得社会成功后,会让社会有很多重不适应。
首先社会普遍认同的是J型成功,专注持续的努力,利用碎片时间的成功看起来太轻飘了——在此,作为P人有着一种感同身受的委屈,P人的持续不是纵向专注式的持续,而是横向反绉式的持续,对于某个领域,P人会不断扩充反绉,就像我现在引用mbti来讨论性别议题。
这怎么不需要花精力和时间?
甚至是比专注持续要精神内耗多了。
其次,这不仅是P人的成功,还是一个P女(通常被认为更适合当家庭妇女)的成功,不仅如此,这个家庭妇女还用自己的成功逻辑——碎片时间运用,去驳斥丈夫不会时间管理。
这一幕实在是太有颠覆性了,就像是值班摸鱼的大刘写了《三体》大获成功。
而无论是女主还是大刘,都让遵循秩序却没能获得成功的低阶J人们破防了。
当P人指责J人用不好碎片时间,过于依赖有秩序的环境,对于多线程工作生活应对无能,应该寻找自身原因时,J人们终于体会到了『有苦难言』,尤其还是一个P女指责一个J男,又多了一重性别戏剧效果。
不管怎么说,开放发展和秩序稳定,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分工,现代社会,如果还粗暴简单的以男女性别去进行这两大类重要分工,那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规则注定会被淘汰,因为别人都在升维,而不是停留在原地自我降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