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成功入轨是不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 斯普特尼克时刻"是指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即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人造卫星上天的那一刻。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在二战后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被打破,因此...
- 9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Peter - 3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航天这个问题,不是中国航天再努努力,加加班就可以赶上马斯克
航天这个问题是举国体制对市场体制的失败,体制不变,光靠努力没用
3月22日更新:
我看回复里面有多个人说我这是“定体问”的新话术,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为中国航天辩护的人不是常说,我们的体制无法接受SpaceX那样多次发射失败
是你们说体制不能接受多次失败,而我们又都知道创新必然经历多次失败
这不是你们自己承认的体制问题吗?
编辑于 2024-03-22 16:0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老左 - 261 个点赞 👍
这个问题有点扯了。斯普特尼克时刻的定义是啥,是我一直领先,突然被哪里窜出来的家伙来个了大反超,直接在某项技术上吊打我了。
space x是美国的吧,我们啥时候一直领先美帝?这种心理优势我们貌似没有吧!
发布于 2024-03-21 09:0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王舒 - 24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波音杀手苏15 - 228 个点赞 👍
美国人的斯皮特尼克时刻:苏联人表示,我可以把人造物发射到地球之外,你们美国人可以吗
中国人的斯皮特尼克时刻:美国人表示,美国还没有失去科技,美国人还可以发射轨道卫星,美国人还可以继续推进深空探索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发布于 2024-03-21 09:5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云卷云舒 - 189 个点赞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43年前就成功进入轨道并且返回地球的。
每架轨道飞行器可重复使用一百次,每次最多可将29.5吨有效载荷送入185至1110公里近地轨道,将14.5吨有效载荷带回地面,航天飞机全长56.14米,高23.34米。
除了助推器和大橙罐不能回收外,主要问题就是隔热瓦形状复杂不能批量化生产导致每次飞行的价格高昂。主发动机检修费用太高。
到了34年前,建造的“奋进”号高36.6米,宽23.4米,重71吨,造价超过20亿美元。
发现了吗?要是航天飞机改造成为能用同样形状的隔热瓦,其实就是缩小版本的星舰。
现在星舰造价30亿美金。在空心化的今天确实难能可贵。回收主推进器(对应航天飞机的燃料罐+助推器)也是新的技术,虽然火箭垂直回收实验在上个世纪NASA已经成功实验了实物火箭了。
可以说,空X就是把三十四年前NASA已有的技术,在新的火箭发动机基础上,重新捏合,找到了相对省钱的构型。
但是,星舰仅仅是为了入轨成功,就炸掉了几百亿美金。按照不可变价格换算回去三十年前的美国,其实已经接近航天飞机的研发+使用一共30年的总费用。
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航天飞机那种研发模式才是可取的。要知道航天飞机研发也只是用了10年。并不比星舰耗时长。
航天飞机的问题是积累不足,相关技术还没到位导致的预估和实际费用差了几倍。原本设想的是5000万飞一次,结果是超过5亿一次。
浓浓的骗经费味道。
空X命太好,不用骗国会,只要股市买单就好。
说起来,一套人马两快牌子的事情我国也有很多。往往其中可以进私人腰包那个公司也特别少行政和,特别廉洁高效。腐败和拖沓的部分转移到了被挖墙角的国企了啊。毕竟NASA积累还在。贱卖专利,人员流转还是能让空X有利可图的,这个局面还是可以持续的。
虚空假设一个类似场景:
我国电网不错。这时候成立一个私企,负责研发新输电线路,电压效率都明显提升,同时允许线路由严重事故提高十倍。严重事故新私企只需要负责炸掉线路的重建,其他附带损失由国家电网承担。
只要设备成功就可以吃进整个广东电网赚大钱。
而这个私企的技术人员和关键行政全都来自南网国网,行政人员只有研发的十分之一。但是产品安全和研发进度也收到南网的指导
你也会发现特别高效廉洁。人类之光。毕竟挖国有墙角还是要包装好的嘛。
后记:有人说30亿是至今全部费用,这肯定是不对的。当然,我之前说的30亿一发也肯定是高估的。
商业成本(不是空X制造成本,那个有个估计是接近1亿),2亿美金一发是比较合理的估计。而且这2亿是不包括研发成本的。
复用的话,那么后续每次基本就是燃料和检修还有发射场费用了。到5000万是可能的。正如航天飞机原本设想的那样。但是垄断市场后还炸了。各局部涨价,又涨到5亿。
星舰也一样的,后续肯定也要涨价的。按照美国一贯的预算膨胀,4倍都是合理的。然后也不能排除炸一次两次,再次涨价。
编辑于 2024-03-26 10:0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鱼头好吃鱼尾好吃 - 159 个点赞 👍
我是个年轻人,SpaceX这种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假如我去给“洛马和波音”这种老旧的生产关系辩护,只能给那些老领导老专家抬轿子,辛苦工作的成果最终也不过是他们向上汇报的一页PPT。老领导们早就不在一线搞技术了,天天强调管理经验,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编出来的项目和考核指标,就能轻松消磨掉下面年轻人的青春和精力。本该被市场竞争出清的陈旧低效的东西,却像顽疾一样渗透了整个行业上下。
但是SpaceX不一样,他的生产关系真的在革新这个行业。波音和洛马老领导们脱离一线技术很久了,行业管理模式也天翻地覆了,他们陈旧的二十年前技术经验和引以为傲的管理经验一下子都没用了。这下大家面对的都是新东西,都得重新从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学习。
你有什么理由还去为老领导们辩护呢?
年轻人就该去颠覆性的全新行业,大争之世,各凭本事,淮右布衣也可与四世三公同台竞技。
编辑于 2024-03-24 10:1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摸鱼的王同学 - 12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24 个点赞 👍
马斯克:他多少钱一发(指sls)?
nasa:30亿刀
马:我多少钱一发(指星舰)?
nasa:1亿刀,复用还能更便宜
马:那你选择它不选择我(指重返月球)
nasa:因为你比较便宜
马:什么狗屁道理!便宜就该让人压着?!
nasa:百万槽工衣食所系,还是再苦一苦纳税人吧
发布于 2024-03-21 11:1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冰糖黄连 - 108 个点赞 👍
60年代都能登月了。。
现在说发射个重型火箭就是胜利?
别这样,别盯着火箭。。
盯一下4090这样的显卡吧。。。
这才是人类第八次工业革命的起点。,
队的gpu,显卡!
发布于 2024-03-21 08:44・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06 个点赞 👍
貌似赛里斯的航天技术一直都是帝国的追赶者吧,无非是 NASA 常年混日子,赛里斯趁机把差距缩短一些而已。
硬要说,这也是 NASA 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编辑于 2024-03-22 09:46・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夜泊姑苏 - 9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江靖南 - 81 个点赞 👍
再表达一次我的观点,星舰的成功使中国超越土星五号和SLS这种科技屎山怪物的距离缩短了不止一点。
星舰是工程学的成功,新路线的成功。每个后发航天人看到那如毛子米格战机思路的粗糙不锈钢壳子工艺,和科罗廖夫苦于技术难以造出巨型推进器,只好并联小引擎力大飞砖,这居然被星舰走通,不知道得多兴奋,这相当于降低了多少难度。
编辑于 2024-03-23 23:1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天奇 - 61 个点赞 👍
什么年代了,还做梦想把中国拉进冷战那一套?笑死
星球大战那种拙劣的把戏,除了白皮鞑靼还有谁会上当?你只管吹你的星舰,我们发展我们的高超。看到时候星舰能不能帮你拦截高超。
中国的太空探索,从来都是按部就班,从来不会因为某些小丑的跳梁而改变。小丑看到我们2030登月,就急着提出2028登月,结果分步计划没有一个按时完成了的。
发布于 2024-03-20 09:55・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张HT - 58 个点赞 👍
我并不反感适当的舆论造势以提升股价和品牌效应,但差不多得了,太多了只会让人反感而已
马斯克这个人并不让人讨厌,特斯拉和spaceX的脑残粉的确让人感到不适
发布于 2024-03-22 10:4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57 个点赞 👍
岂止啊。。搞不好是航天产业的明斯克时刻。
据说iPhone刚出的时候,诺基亚高管们摆弄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完了。
星舰的成功也将是如此。
如此低的成本,可以单次部署这么大的载荷。毫无疑问航天产业的估值都要有所变化了。
发布于 2024-03-25 00:2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A.Lupin - 5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erminus - 5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美国国父 - 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缴灶布 - 51 个点赞 👍
只有МОМ曾经在航天技术上压过NASA一头,CNSA就没领先过谈什么斯普特尼克时刻......
按部就班的走,谁先进就山寨谁,反正专利法也管不到航天局。
发布于 2024-03-20 10:39・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周遭 - 8 个点赞 👍
如果星舰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那必然更加确定是俄罗斯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所以赶紧的
在乌克兰倒下之前用在俄乌战场上啊!
口口声声说支援乌克兰
不会有了星舰却不舍得用吧
发布于 2024-03-21 04: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志留纪双子 - 7 个点赞 👍
斯普特尼克是二战后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的音译。有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这个是因为二战后,美苏两国争霸,美国和苏联不仅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层面上竞争,而是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全方位各领域的竞争。
二战期间很多欧洲科学家到美国避难,战后美国又吸收了很多战败国的科学家,加上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战争;反观苏联,一代青年人在二战中丧生,经济发达地区全部遭受战争的屠戮。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科技水平,工业能力,国家实力都是超越苏联的。所以二战刚结束时候,美国认为苏联比是全方位落后自己的。具体例子就是原子弹,氢弹都是美国先造出来,苏联后造出来的。
但是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尼克号,在航天领域超过了美国。所以美国人有了危机意识,认为苏联科技发展迅速,自己也不能落后,于是专门为这个事件造了个名词,叫斯普尼克时刻,表明竞争对手有超越自己的可能。
星舰发射入轨成功说明美国航天实力依然是高于中国的,怎么能说是中国的斯普尼克时刻呢?难道题主认为之前中国的航天实力是超过美国的?不可能吧,我们一直承认,中国虽然进步很大,但实际上与美国还是有差距的,毕竟,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有人登陆月球呢。
先进的一方相对落后的一方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说明差距更大了,这就说明距离二者的斯普尼克时刻越来越远了,怎么能反过来呢?
所以我觉得题主要么对中美两国的科技差距认识不足,要么对斯普尼克时刻的理解不足。
发布于 2024-03-19 09:29・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Al-hydraulicer - 7 个点赞 👍
万字长文:大航天时代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