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个回答

父母如何判断孩子受到了校园欺凌?当孩子不主动说时,该如何识别?

OT_IUQF
24个点赞 👍

这个问题我必须来回答,因为我就是一个被霸凌儿童的家长,深有体会和感触,并且希望把我自己的成功识别和干预经验告诉大家。

我儿子今年2岁半个月,在他刚满两周岁的时候,我们曾带他去上过一个月的托班,这也是育儿这两年多时间里我做过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太早送小朋友去幼儿园/托班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岁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好,没有办法准确传达每天在托班里的经历和情绪,老师每天发给父母看的视频和图片,也都是摆拍的一些小朋友看起来很开心很正常的时刻,一般家长确实不一定能轻易感受到孩子有被霸凌的风险。

先明确一下定义,「霸凌」是指一个孩子遭受其他同龄人的持续而有意的身体或心理伤害。注意这里霸凌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伤害,心理上的伤害也包括在内,这一点真的很重要,这也是最难识别的。

当我感知到我娃似乎有被霸凌风险的时候,是通过老师每日常规汇报式发给家长群的记录照片里看出的端倪。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是老师返图里我儿子的表情:

不知道你们是否能感受到一种委屈和恐惧感

这是我儿子平时在家和家人相处时的状态:

这张在家里的照片,即使在不笑和稍微有点情绪不开心(被我逼着学习)的状态下,也和最上面两张托班表情状态完全不同。

也许是做妈妈的敏感和对自己孩子微表情的熟悉,在看到老师连续几天的返图中,我儿子的微表情里传达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后,我主动找我儿子交流问话了。

我询问的方式就是问他:宝宝,你喜不喜欢上幼儿园啊?宝宝,我们明天还想不想去幼儿园呀?

得到的答复都是否定的。

这让我开始意识到可能在托班里他遭遇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会让一个很喜欢听老师读绘本、跟老师一起唱歌跳舞玩耍的小朋友,开始抗拒去幼儿园。

于是我先询问了下老师,这几天我家宝宝在幼儿园有发生什么事情吗,怎么好像他不太愿意去上幼儿园了?老师表示一切正常,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并把原因说成是我儿子性格比较胆小。

然后我问了下当时帮我带娃的保姆阿姨,这几天接送宝宝去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什么异样?

阿姨回忆了一发后猛然想起,说今天带娃在小区里遛弯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师喊宝宝的名字,宝宝吓得抖了一下,没有理老师,跟阿姨说要回家。

第二天我特意请了两小时假,亲自送娃去托班,并在教室外观察了一小时情况,才发现端倪。

原来同班的有一个小男孩,总是喜欢抢我儿子手里的东西,不管是玩具还是绘本,我儿子先拿到的东西,那个小男孩都要过去抢过来自己玩。

由于我儿子是班里最小的小小孩,不管是年龄还是身高,都是最小的一只。画画的时候那个小男孩也把我儿子手里的红色蜡笔给抢走了。

我跟别的家长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个比较霸道的小男孩,竟然就是那位幼儿园老师的儿子,月龄比我家宝宝大了两个多月,个头也比他高半个头。因为是幼儿园老师的孩子,那个小男孩天然的就比较自信和有「特权」的感觉,总喜欢抢别的小朋友东西。

同龄的女孩子普遍长得比男孩子高一些,班上几个女孩子都比男孩子高一些,这个小男孩反而不敢去欺负比自己高大的女生,只能逮着比自己弱小一些的我儿子欺负。

幼儿园里一个会保护我儿子的小姑娘,很谢谢她

发现这些情况后我也第一时间和那位老师去沟通了,老师也表示自己有教育自己孩子不要抢别的同学的东西,而且她觉得自己儿子就是比较外向直接一些,并不是在霸凌同学,我儿子也并没有哭或者受伤,反而觉得我大惊小怪了一些,说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互相之间抢抢玩具也是正常现象。

虽然我儿子并没有身体上的伤害,但是「霸凌」的定义并不只是身体的伤害,心理上的也是。

当我儿子开始害怕和抗拒上幼儿园,并且在看到幼儿园老师,也是欺负他的小朋友的妈妈的时候,下意识的发抖躲避要逃回家,这些对于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小朋友来说,已经是一种受伤害后的防御表现了。

那天之后我就中断了我两岁儿子的托班生涯,选择辛苦我婆婆和亲妈,和阿姨搭伙,轮流帮我带娃,三岁之前我并不打算再送小朋友去幼儿园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反思了过早送还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朋友去上学的危害,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自己多陪伴娃的成长,也会开始给他做一些反霸凌教育。

也想告诉大家,当孩子没有主动向父母透露他们正在遭受霸凌时,做父母的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识别他们是否受到霸凌。

首先,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受到霸凌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沮丧、焦虑或易怒的情绪。他们可能开始回避与其他孩子或相关人员的交往。如果看到某个人他会特别害怕,躲避,家长则需要多留意这个人。

小朋友的情绪就是他的表达语言,如果他们在家中变得易怒、情绪不稳定或情绪消沉,这些情绪和行为变化有可能是受到霸凌的影响。

其次,留意孩子对学校的态度和表现

受到霸凌的孩子可能不愿意上学,常常请假或装病;他们可能在学校表现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成绩下降;也可能会变得胆小、不自信,尤其是在课堂上或与其他同学互动时。

如果孩子原本对上学持积极态度,突然某天开始变得消极或抗拒上学,这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爸爸妈妈们也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寻找线索。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去创造一个安全、信任和开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愿意与爸爸妈妈分享他们的经历。

不管白天上班有多忙,下班回到家,都可以在一天结束后问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里过得如何,是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发生?

多去感受和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感受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微表情,而不是立即给予评判或解决方案。

此外,观察孩子与同龄人的社交互动

受到霸凌的孩子通常会被排除在游戏或团体活动之外,他们可能没有朋友或很少与其他孩子交往,也可能会遭受恶意调侃、挑衅或侮辱。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与其他孩子的相处方式,以及他们是否被其他孩子排斥、孤立或欺负。

心理学研究表明,受到霸凌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自卑、自杀意念等心理问题。他们可能在学业上退步,社交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身体疾病。

所以如果孩子近期成绩突然滑坡,或者有出现身体不舒服,但没有其他具体疾病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情绪上找找原因。

作为家长,也想告诉所有的父母们,在你们发现孩子可能受到霸凌时,一定要及时采取积极的行动。

向老师或校长询问和报告孩子可能受到的霸凌行为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但如果学校和老师并未采取措施保护孩子的安全,我们更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应对霸凌的策略,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学习冲突解决技巧,并与其他同龄人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幼儿园里我儿子有一个他信任的小姐姐

总而言之,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留意孩子对学校的态度和表现、与孩子进行开放的沟通,以及观察他们与同龄人的社交互动来判断孩子是否受到霸凌。

编辑于 2024-03-20 08:59・IP 属地浙江
宇宙托儿所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